投稿    搜索

中庙

2023-07-28       698 浏览

中庙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中庙坐落在五大淡水湖,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庙门上有“巢湖中庙”书刻。整个庙宇楼阁重檐飞出,似丹凤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灿灿生辉。中庙现供奉关羽、观音和诸神。据传原奉还有泰山玉女、巢湖焦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盛赞中庙“湖天第一胜境”。

古往今来,凡来该庙瞻仰的人,都会发现该庙的正梁有一头短缺一截,另有一把木柄铁斧飞嵌于正梁八底架上。缘何有此奇观,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巢湖本为陆地,名曰“巢州”,而今合肥,即庐州,曾是0一片。由于当时妖魔肆虐,天神发怒,致山崩地覆,巢州陷而为湖,庐州则长而为陆地。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巢湖太姥的怀念,人们便在凤凰台上兴建庙宇,以便奉祭。经过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焚了七七四十九天香火,请来七七四十九个能工巧匠,造了七七四十九根梁柱,庙是建起来了,然而就是大梁架不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工匠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天,当众工匠们正在为架梁之事苦思冥想之时,从外面走来一位汉子,其腰间别着一把木柄斧,看样子是位做木工活计的人。工匠们对这位汉子的到来并不在意,可这汉子开口却言语惊人:“要架梁并不难,只要请我就好办。”众工匠听后,有的称其是神经有毛病,有的称其是吹牛皮,有的称其是想来混碗饭吃。然而有一位老者却未轻断言,思忖半晌后,对大伙说:“咱们不妨让他先试试看,若事不成再理论也不迟。”于是众工匠按照这位汉子的意思,恢复架梁恰在此时,狂风大作,刚架上的正梁晃动不止,梁头被断去一截,眼看就要梁倒架翻。恰在此时,这汉子抽出腰间斧头,挥手向梁柱投掷而去。斧头不偏不倚,正巧落在八底架正梁榫头的地方。断去的一截梁头被接上了,正梁晃了几下,便稳稳当当地架上了。几乎是在同时,一只有老猫大的老鼠被剁去头脚,从梁上掉落下来。那汉子指着掉落于地的老鼠对大伙说:“此鼠乃巢湖漏网之妖,此妖不除,梁是永远也架不上的。”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架梁不成的缘故。经反复询问,人们才知道这位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木匠的祖师斧;神匠公输班。今天仍嵌于中庙梁上的斧子,正是当年鲁班留下的镇梁神斧。

保护范围:中庙寺围墙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关于巢湖中庙姥山岛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龙王的儿子外出游玩来到了巢湖,年轻的小龙王看到巢湖如此的美丽,一时兴起就贪杯多饮了几杯,不料不胜酒力却醉倒在巢湖市街头。此时这个当街大醉的龙王儿子,就如同西游记高老庄里的情节,现出了原型。

一条巨大无比的大鱼,就躺在巢湖的街道上。有一些胆大的市民,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将此鱼分食了为好。于是,很快这条鱼就只剩下一些鱼骨和一些脱离的鱼鳞。

待到小龙王酒醒,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肉身。老龙王得知此事愤怒不已,为了查明真凶,老龙王四处走访,最后老龙王发现,除了一对夫妇外出捕鱼不在家中,其余都是帮凶。

于是,老龙王就夜间托梦与这对渔夫,告诉他们,要将街上那条大鱼鱼骨和鱼鳞浸泡在巢湖水中,三天三夜,如若不然必将大祸临头,同时也告知渔夫三天后的逃生方法。善良的渔夫一大清早就上街寻回鱼骨和鱼鳞,按照梦境所示一一照办。

三天后的夜里,巢湖突发大水瞬间将整个巢湖淹没。善良的渔夫似乎完全忘记了逃生的方法和时间,因此,也葬生于这次突发而来的灾难之中。

为了纪念这对善良的渔夫,龙王就从水底拖出一块用于安葬这对渔夫,因此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姥山岛,和巢湖的水下之城。

关于巢湖中庙姥山岛的传说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

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又名“忠庙”,古时因居巢州、庐州中间而得名,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与周边的生态绿洲姥山岛、文峰塔、圣妃庙等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如今,随着中庙环境综合整治、旅游综合码头建设等工程的稳步推进,这片被誉为“湖天第一胜景”的地方将再换新颜。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

中庙寺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集儒、释、道三教建筑特有风格于一体的佛教道场

来到中庙姥山岛景区,便能见到延伸至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的中庙寺。中庙寺修建于公元239年,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庙门上有“巢湖中庙”书刻,整个庙宇楼阁重檐飞出,似丹凤之冠。在中庙寺,上、下皆为风景。沿着石阶进入寺中,层楼飞阁,登高远眺,浩浩荡荡巢湖尽收眼底,湖中的姥山岛如一颗珍珠落在巢湖的玉盘之中;缓缓而下,巢湖水拍打着岩石,演奏自然的乐章,似乎在诉说千年的故事。中庙寺曾出现过道佛两教交替掌持的历史,但近百年来均为佛教祭祀,中庙寺也因其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集儒、释、道三教建筑特有风格于一体的佛教道场。

在中庙寺东约200米处,有一座古朴典雅、保存完好的清末古建筑。它坐北朝南,襟巢湖面姥山,这就是清代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今、军阵亡将士所建近祠堂,又称淮军祠。昭忠祠大门上方李鸿章亲笔所题的“淮军昭忠祠”刚劲有力,高高的门槛需要迈开大步方能跨过。迈进正殿,只见殿宇宽敞,梁柱粗大,朱漆鲜艳,大殿正中间悬挂着雍正皇帝亲书的“表奖忠勋”四个大字,中间悬挂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画像,在画像前的神龛上,三块主牌位祭奠着在近代保卫国防的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三大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淮军将领。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

姥山岛山绝、水险,景致秀美,图为岛上著名的文峰塔

看罢古迹看山水,在离北中庙3.5公里处的巢湖湖心,耸峙着一座气势不凡的岛屿,这便是享誉皖中的旅游胜地姥山岛。岛呈椭圆形,远看三山错落,似青螺浮水,如芙蓉绽放;近瞧九峰起伏,身坡松竹,常年青郁;巧遇云雾,湖水西来,时而朦胧,时而清晰,似蓬莱界外。当代文豪郭沫若趣题此山“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

上岛后,沿登山步道,穿过林间小道,闻松见号呜,观桃李满坡;若脚步稍重,可听脚下回声震响,如槌击鼓,似奏伴履,倍感奇妙,被称为姥山“空山传音”。拾级而上,可见一座独具匠心的小茶馆,店主范大爷不仅是老板,还是位民间艺术家。当人们津津有味地品着姥山土茶时,他表演节目吹拉弹唱给游客观看。已经在岛上呆了16年的范大爷告诉记者,“以往只有节假日时候有团队游客过来玩,而现在每天都有游客自己过来玩,节假日的时候,还经常忙不过来。”

登上姥山山巅,耸立着一座造型别致、巍峨壮观的文峰塔,俗称姥山塔、望儿塔。登上塔顶,风吹入塔,铃声清响。凭窗远眺,但见水天一色,远山岚影飘渺,鸥鹜帆樯齐飞,八百里巢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与姥山岛相伴,还有两座礁岛,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称作鞋山。相传陷巢州时,焦姥的女儿与焦姥一道通知乡邻,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丢了一双鞋子,终又被洪水吞没。后来,鞋子化作鞋山,女儿化作姑山。姑姥相望遥遥无期,万顷波涛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

“区划调整以前,中庙姥山岛景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左右,但到了2014年,景区年接待人次翻了近6倍,达到了6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也达到1.4个亿,客源也从巢湖周边拓展到上海、南京以及部分皖北城市,辐射范围更广。”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巢湖市共投资约3亿元对中庙姥山岛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目前总长2.13公里的焦姥路道路已经建成,新建的三处停车场都已投入使用,景区还临湖而建了一处景观长廊供游人休憩、观景,姥山岛的一、二期环岛路也已全线贯通,而环岛1.5公里电瓶车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也全新亮相。到了今年10月份,总投资约7000万元的中庙旅游综合码头就要开建,建成之后将成为环巢湖最大的旅游码头,三河、包河的游客可以乘船直接到达中庙。

·合肥在线记者 王浩 文/摄·

更多与中庙相关的信息...
中庙攻略
关于巢湖中庙姥山岛的传说
关于巢湖中庙姥山岛的传说
关于巢湖中庙姥山岛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龙王的儿子外出游玩来到了巢湖,年轻的小龙王看到巢湖如此的美丽,一时兴起就贪杯多饮了几杯,不料不胜酒力却醉倒在巢湖市街头。此时这个当街大醉的龙王儿子,就如同西游记高老庄里的情节,现出了原型。一条巨大无比的大鱼,就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
中庙姥山岛:在湖天第一胜境里赏湖光山色: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又名忠庙,古时因居巢州、庐州中间而得名,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与周边的生态绿洲姥山岛、文峰塔、圣妃庙等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如今,随着中庙环境综合整治
昭忠祠,中庙姥山岛景区重要的人文景点!
昭忠祠,中庙姥山岛景区重要的人文景点!
昭忠祠,中庙姥山岛景区重要的人文景点!:作为巢湖旅游的名片,巢湖北岸凤凰矶上的中庙历来为游人览胜之处。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因位居巢湖和合肥两城之中而得名。中庙始建于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在历史上几经战乱毁坏,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时任直隶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