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
蔡国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时期蔡国都城,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今存蔡国故城遗址,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西周古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别名也叫上蔡县驿,是从后来驿站的说法,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南。
蔡国由来
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西周,遂
蔡国故城(15张)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蔡叔度遂在芦岗东侧建都,修筑都城,未竣而殁。周成王三年,其子姬胡继续修建而成。春秋时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蔡第一次被灭,楚公子弃疾任蔡公。前530年,弃疾即位,即楚平王,蔡平侯庐复国,旋迁都于吕,称新蔡,后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因此蔡国的故都称上蔡。蔡国都上蔡五百余年。
故城形制
蔡国故城,整座城池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周长10490米,高4—11米,宽15—25米,城门最宽处有百米以上。面积8.86平方公里,东西略短,南北稍长。据清康熙年间撰修的《上蔡县志》记载:“蔡国故城:址高一二丈,周围二十余里,其形如山……”。故城有城门,南面三座、东西北各两座,共九座城门,有瓮城、门卫房,内有宫殿区、作坊区和居住区,外有护城河、蔡侯墓及贵族墓葬区等。西、南城墙现保存较为完好,城墙为黄粘土夯筑而成,小夯窝圆底,每层厚8—14厘米。城墙内部明显分为上下三个层次,就是修复加高所致。故城西垣高台之上有蔡侯望河楼,北垣有烽火台。
古蔡国的手工业作坊区分布于故城内外,其中制骨作坊区在宫殿区东北。在制骨作坊区曾出土过针、锥、簪、镰等骨器。陶窑遗址在故城内南部,里面布满了红烧土和春秋时期的陶片。城内还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两处,出土了炼炉和铜渣。
封地
三千多年前,武王建立起周王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土地,有功的大臣和自己的兄弟人人有份。周武王把他的一个亲兄弟叔度分封到蔡地(就是今天的上蔡县)为侯,后来历史上称他为蔡叔度,从此就有了蔡国。
初修城池
这蔡叔度一到自己的封国,当然要先建设城池。可没想到的是动工不到3年,朝廷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城池的建设也-停工下马了。
三监之乱
当年武王灭商后,并没有对商纣王的家人赶尽杀绝,还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为国君。给他们一块封地,保存商朝的香火。周王朝统一天下之初,商朝故土上还有大批潜在的反对势力。但按照当时的规矩,对商朝的后裔不能杀光斩尽,为了防止商朝人叛乱,周武王把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三个他最信赖、最有能力的兄弟封为“三监”,也称“三叔”,让他们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王伐纣时,蔡叔度战功显赫因此地位很高。周武王3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姬诵接任天子,是为周成王。当时周成王还是个孩子,管理� ��了国家,于是周武王的另外一个亲兄弟周公旦(就是被后人奉为圣人的周公)主动站出来帮助侄儿管理国家,代替周天子发号施令。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虽然有一部分人支持周公旦,可蔡国的蔡叔度、管国(今郑州)的管叔鲜、霍国(山西霍州)的霍叔处坚决反对周公旦。蔡叔度等人认为周公旦是想篡权,他们向全国发布公告,号召诸侯国和朝中大臣一起讨伐周公旦,武庚一听说蔡叔度等人要讨伐周公旦,马上起兵响应。就因为周公旦摄政的事,“三叔”和武庚一起发动了叛乱,刚刚建立的周王朝又陷入了混乱,这就是所谓的“三监之乱”。
周公旦随即以成王的名义向全国发布讨伐公告,出兵东征,毕竟周公旦是有成王支持自然属于正义一方,战争以周公旦的胜利而告终。管叔鲜和武庚被杀,霍叔处被废为庶人,蔡叔度被捉,软禁在如今上蔡县城西北2.5公里的蟾虎寺附近(后称郭邻),封国也被取消,公元前1038年郁愤而终。
当年蔡叔度失败流放,这城池还没有建成。据历史记载,当年周公旦与蔡国的战争主要在蔡国的都城进行。蔡国的都城建在冈山上,西面汝河环抱,并且涧渠纵横,不便战车行驶。蔡叔度曾在这里指挥军队,凭借汝水、涧渠防守。后来周公旦的军队攻占了蟾虎寺一带地区,从蟾虎寺向东,首先攻破蔡城的北垣,蔡城随即失陷。清代蟾虎寺碑上刻有“周公东征,屯兵芦岭,日久方克”的字句,说的就是当时战争的情况。
后来的史书中用“叛乱”和“作乱”等字眼来定性蔡叔度参与的这场战争。而当地的历史研究者对蔡叔度则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们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表达得婉转暧昧———“周公旦摄政,至少也应该征求一下各诸侯国领导的意见吧?”,“蔡叔度等人怀疑周公旦想篡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当时就已经修筑起坚固的城池,谁胜谁败还难说呢!”,对他们持这种观点也表示理解。可是历史总是成功者写的,失败的蔡叔度最终弄得身败名裂也就很正常了。
估计蔡叔度也是个很有血性的人,被囚禁几年后就抑郁而终了。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一反其父所为。周公旦就把他推荐到自己的封国鲁国去做卿士,协助其子伯禽,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公元前1038年,周公闻之奏请成王,将胡重新封到蔡国。胡于是成为蔡国的第二代国君,历史上称他为蔡仲。
续筑城池
蔡仲回到封国,一面建立国家机构,一面继续他父亲未竟的事业———修筑城池。从史书上看,蔡仲可以说是领导干部中的楷模,他做事谨慎,吃苦耐劳,和部下打成一片,平时总是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和草鞋。有时,他腰里系条带子,夹杂在百姓中干活。在蔡国都城建设中,蔡仲亲自参加设计和施工。在百姓们的齐心努力下,只用两年,城墙就修筑完成。
三千年后的今天,尚玮不但给我们讲述蔡国故城的修建历史,还给我们现场解说当时的建筑方法:“你们看,这城墙外面还保留有城壕的遗迹。从城墙和城壕的关系看,当时应该是边挖壕,边筑城。墙筑成了,壕也挖成了。西周时期筑城,用的是板筑方法,就是四周用木板堵起,中间填土,再用夯把土打坚实。打好一层后,把木板上移,填土再打。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打上去。”听着专业人士的讲解,我仿佛真看到了三千年前建筑工地上的景象,听到了时间隧道那头传来的“嗨!嗨”的打夯声。我们坐着汽车在蔡国故城里走走停停,参观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城市。但这种参观不能仅仅依靠眼睛来完成,更要靠我们的想像力。
蔡国宫殿
古蔡国宫殿区� ��于故城中部,如今上蔡县王庄村南的二郎台。这二郎台是一处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六七米。据《上蔡县志》记载:“王庄,在城内西北隅,相传蔡侯朝庙宫殿所在。”王庄的村民姓王的并不多,该村是否因为曾是王宫所在地而得名王庄?二郎台上有很多古井和陶制排水管道,还有筒瓦、板瓦等建筑残片。这说明当年二郎台上有庞大的建筑群,高台四周以沟渠作为防御设施。当地老百姓介绍说,暴雨过后,这条沟中常常会冲出一些小件铜器和碎金块,因而被称为“撒金沟”。沟上一座石拱桥,叫“撒金桥”,传说蔡国的金库就建在这个地方。我说:“那么下暴雨的时候,一定有人来这里捡金子吧!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别不信,我们这里还有首诗就是描写人们在此拾金子的情景呢,诗中说:‘……漫步沟涧何所事?急流湍处皆是金。’”
交通要塞
上蔡西连东不羹城和西不羹城,东接陈城,北衔召陵(河南郾城东),南屏淮水,可以控制各方,位置极适。同时上蔡城周围汝水迂回,岗岭起伏,地势也是比较险要。当时的上蔡城为淮河上游的交通枢纽,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会盟等所经的途径,可以判断当时经过上蔡的交通要道有五条:西通方城,东通沈、项,南通息,东北通陈,北通郑。于是春秋晚战国初,上蔡城成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军事重镇。
元代以前上蔡就有了驿站,以利交通,达天下。元代诗人陈孚曾任上蔡书院山长,有诗《上蔡县驿》:“上蔡城边雉兔肥,满川桑枣绿成围。东门牵犬无穷乐,谁谴君侯不早归。”
古时候蔡国故城的南城门如今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刚刚拓宽的公路旁边还堆积着新鲜的泥土,公路两侧东西延伸的两道土垣就是古城墙了。因为是寒冬季节,城墙上的植物都呈现出干枯衰败的模样。站在公路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城门附近的城垣逐渐加宽,其右侧还有一个U字形的深坎,这叫瓮城,是城门结构的一部分,属于门卫房之类的设施。三千年前,瓮城里面住着看管城门的兵士。当年在考古中发现,这段城垣中下部的夯土里包含有仰韶、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陶片,在上部的土层里则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和陶片。就是根据这些出土文物,专家推测蔡国故城可能始建于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曾多次进行过加固和修复。
蔡姓
蔡氏始祖
三千多年前,蔡叔度立国,蔡仲又复国,后人以国为姓,于是有了蔡姓。普天下凡是姓蔡的,祖根都在上蔡。宋朝人编的百家姓里,蔡姓名列第155位。最近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蔡姓排名已提高到第44位。而在台湾,蔡姓人口居第8位。所有蔡姓人都称自己是周朝姬姓蔡国之后,唐代的姓氏书《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5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蔡,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周王族本姓姬,因此蔡姓又被称为姬姓蔡氏。
上蔡县城西1·5公里处有一座高大土冢,那就是保存3000年的蔡叔度墓了。从外观上看,这位第一任蔡侯的墓冢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比我们在农村常见的坟冢大一号而已。墓冢前面立有三通石碑,倒也高大挺拔,但都没有多少年历史。石碑前方留有大片空地,设有祭坛,显然是为拜谒0的蔡氏后人准备的。墓地周围是高高低低的涧沟,一片空旷,连棵树也没有。在这万物肃杀的北方冬天,蔡叔度墓更显凄凉了——所幸,蔡叔度陵园公园已在筹建之中了,那时经常会有人拜谒他了。
这位蔡国的开国之君原本就是个悲剧人物,他发动的军事政变失败后,被周公旦软禁在蔡国城郊。史书上称他 “既迁而死”,想必也是个性情刚烈之人。上蔡县文联原副主席李天亮说,在他心里,蔡叔度并不是反面人物,周公旦软禁蔡叔度也是无奈之举。1997年,李天亮写过一出豫剧———《蔡叔度》,剧终的情节是蔡叔度被取消了封国,押往囚禁处,周公旦亲自为他送行。“漫漫城郭十里亭,阵阵秋风烟雨蒙,杯杯浊酒醇又浓,一切尽在不言中”是最后的台词。李天亮说,恐怕历史的真实面目,只有周公旦和蔡叔度心里清楚。
蔡叔度的儿子蔡仲的墓在上蔡县蔡都镇东北,位于周口到上蔡公路的旁边。蔡仲墓形式和蔡叔度墓相仿,只是规模略小,蔡仲留给后人的是一个贤明的形象,他在家族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励精图治,为蔡家立国600年的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天亮先生说:“如今,蔡氏的后人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尊蔡叔度为始祖,一派觉得蔡仲更有代表性,认为蔡仲才是蔡姓的始祖。”这倒是个新鲜事儿。照我的想法,只要蔡叔度和蔡仲是亲父子,谁是始祖还不一回事嘛!李天亮还告诉记者,蔡叔度墓附近有9座古墓,传说都是历代蔡侯的墓冢,最近,海内外的蔡氏后裔还想在这里建蔡侯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