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山县城东边约20公里处,耸立着一座神奇秀美的大山——龙王寨。此山海拔696米,层峦叠嶂,蜿蜒起伏,松柏遮天,野草没膝,环境幽静,引人入胜。
临近山寨,举目望去,眼前顿时现出一幅奇妙的图画:龙王山寨,四面凌空,形奇貌异,活似卧龙。
进入山寨,天然巨龙更是清晰可见,整个龙身跨越营山、渠县两县的8个乡镇。营山凉风乡的煤炭垭好像龙头,柏坪乡的金珠山、柏阳坪,星火镇的猫儿寺,西桥镇的野猴寨、0岩,七涧乡的灯草池等十余座山脉宛若龙身,龙尾直抵渠县白兔乡河边,纵深十余公里,横跨两个县域,如此奇特之山,在营山乃至川北也属罕见。早在清同治九年(1871年),《营山县志》就有“东恃龙宝之雄,俨成天堑”的记载。
漫步山寨,沿龙头攀登,首先登上的是山寨顶端南天门。再向右越过一道山梁,便登上了山寨主峰寨子山。古老的寨门两侧,“一扫狼烟铁锁断,双凤凰翼舞蹁跹”的对联仍依稀可见。沿山脊向左便登上了尖子山。山上有两尊高约数丈的奇怪山石,人称“石和尚”。它独立于悬崖绝壁之上,形状如乐山大佛。据传它是天上两个神仙下凡的化身。离石和尚不远,就是龙王寨的最高点——千佛寨。登上山巅,俯视群峰,风摇山林,犹如青龙翻身,极为壮观。凭峰远眺,百里山川秀色尽收眼底。
跨过龙头,翻越龙身,抵达龙尾,先后要穿越20多座山峰。沿途观赏,龙王寨不仅山石奇异,林茂物丰,而且古迹众多,传说幽趣。龙王寨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分属周边乡村管辖,有村民数万人,多年从事农林牧业生产。境内崇山峻岭,峰峦起伏,奇异山石,千姿百态。与这些奇山异石相伴的,是漫山遍野的茂林繁花和飞禽走兽。步行林间,不少地段无路可走,只好披荆斩棘,劈路而行。往往人已走出几步远,衣裤却被棘刺挂住,仿佛留客似的,不让你走。行至山林深处,宛若游鱼入海,心空格外辽远,心情特别舒畅。
沿山而行,寻古探幽,好像用自己的脚步之尺,进行了一次宏大而美妙的丈龙神游,脑中飞出了奇妙的遐思。目光所到之处,神奇的名胜古迹竞相跳入眼帘:玉皇庙、永林寺、禅林寺、德水寺、金珠庙、南天门、写字岩、关口坪、千佛寨、古佛洞、金鼓石……古迹遍布,传说优美,故事动人。
相传,离金珠山不远的9条支脉,犹如9条青龙,与龙王寨巨龙血脉相连,人称“9龙捧圣”。有一天,龙王寨这条巨龙修练成功,欲率9条小龙奔归大海。巨龙若走,当地百姓必遭劫难。正在这时,玉帝速派天兵赶到,将巨龙擒住斩首,为百姓免除了一场劫难,现在的断头垭仍可见其切口。巨龙从此长卧山寨,再不复生。为了纪念天兵降龙之举,古人特在寨子山和断头垭,专门修建了两座寺庙。
清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农民起义将领王三槐,率众万余人,与官兵在龙王寨展开激战,血洒山寨,可歌可泣。1933年农历八月,红军从渠县上了龙王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山里人翻身得解放,从心底里感谢0。但红军不久北上抗日,留下村苏维埃主席晏国成和游击队员易相如等继续坚持对敌斗争,后被还乡团残酷杀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寨。解放后,每到清明节,附近的乡村干部、工人、农民,以及中小学生,都纷纷前往烈士墓凭吊,缅怀先辈伟业。
龙王寨山奇石异,林深物趣,名胜众多,风光秀丽,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旅游前景。而今,县上已修通了上山公路,建起了龙岗水库,开办了山寨茶场,正在把龙王寨建成集休闲、疗养� �避暑、旅游于一体的天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