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迪坪村

2024-10-28       1220 浏览

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迪坪村地名的由来有诸多说法,一说是早年该村出了一个提督,故以其所任之官衔命名;一说是以地形地貌命其名,其言迪坪村的地形地貌似“迪”字。因为迪坪这块方正的缓坡地下段,从北到南的边缘,自上而下有一条河流从向儿沟流下,三岔河再通往新民河,这条河流形似“走之”形,而这块宽大缓坡地形就像个“由”字,坐落于“走之”之上,形戍一个“迪”字,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迪坪。

整个村落传统风貌破坏硅小,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具特色。据统计,全村传统村落面积近7.5平方公里。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298套,依坡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明清建筑125套;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穿斗木民居建筑173套,平均160平米一套,总计约46000平米。刘氏宗族祠堂及戏楼始建于清朝卜戏楼于60年代烧毁,现正殿和耳房保存完好,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恢弘、雕刻精美,位于村落南部有保存完好的“小寨子”古寨遗迹,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张公庙”、四合院、回府衙门等保存完好。

传统村落建筑主要分布在三、五社的中坪里、七、八社的上坪里,整体布局集中于相对分散为“品”字形。村落建筑几乎全都是依坡而建,穿斗架梁,青瓦粉墙。顺应其坡地倾斜的基本地貌,村落顺应缓坡地形。整村空间分布形成小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分别。

一、古村诉说700年历史

据了解,我们现在看到的迪坪村已经经过了700余年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据刘氏宗袔碑志记载,刘氏祖先刘荫父子于元朝初期于今河北,彭城辗转迁于中坪里,开始修建土石结构的茅草房。随着人口的增多,刘氏祖先将其子女分居于上中下三坪,建筑结构逐渐以茅草房演变为穿斗结构的瓦房,其结局错落不齐,有两头转、三合院、四合院。

清朝嘉。庆年间云南建水县知县刘伯良回村修建了“回府衙门”、开国将领傅崇碧同村子里40余名青壮年跟随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参加红军。

二、回府衙门

回府衙门原本是一个四面闭合的四合院落,正门修建了一道庄严气派的府衙大门,两边是两道小门。目前,由于年久失修,正面的门廊已经垮塌,现在是开阔的入口。据传,清朝嘉庆时期任云南建水县知县的刘伯良为官清廉正直,以断案公正著称,年老荣归迪坪村,御赐回府衙门,以作其在故里公,断民事诉讼。其阶沿“龙鱼”、“野鹿含‘花:等石雕雕刻精美、工艺精湛,2015’年被列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巴中石刻图录。另外,由两块长约2米,宽约1.5米的青石板铺就的甬道更是身份和权利的象征。

三、迪坪古寨

这座古老的寨子位于迪坪村东南部。清嘉庆年问,为了防御外来之敌和土匪入侵,由迪坪村伏、刘二姓村民共同捐资授劳修建而成,又名仁义寨。

古寨寨门全部由开凿好的条石堆砌而成,高约数米。经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只是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和杂草。透过这道寨门,依然能感受到古寨当年的雄壮。2015年,迪坪古寨子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三棵古树与“桃园三结义”的传说

在刘氏祠堂的背后,有曼棵铁坚油杉古树,三棵古树位于该村的中心地带,栽植在同一直线上,树间等距离约1000.米。.刘氏祠堂背后的这棵古树;树盖半径10米有余,高25米,树皮呈鱼鳞状,树干需要4个成人环抱才能包围。

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村子一直传说,这三棵树是三国时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兄弟去得汉城时,路过迪坪村亲手栽植的,距今已有1700余年,三棵古铁坚油杉树,当地百姓世代称其为“刘、关、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