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位于平昌县荔枝乡杨柳村。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绝壁,三面环水,东有小径通山顶,平昌县城至邱家乡公路经城东山脚而过,城东有北垭岩,西有罗城岩。从东向西是石铸固城,从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岩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东北面设有渡口,可通报敌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负责漕运。北垭口兴有小场,营有栈房和商店。南宋战乱时期,入城要经店主通报或响箭发出信号,得到州官允许方可进城。四周城门双层,戒备森严。只有东门沿石级而上,一路可通。但镇守更严,必经三关,层层盘查。城上筑子午两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子午两城均为方石所垒。东西南北,内外四门,城楼高悬,威严壮观。城中央建有三进口衙门,并有庙宇、寺院(钟鼓楼)、寨栅、较场、粮仓、炮台、碾房、古井等。
平昌小宁城
在离城十里外的小宁山、稳峰山(今碗山)、石城山、卧龙山(今大山寨)、吕家梁、新四坪等险要关隘之地,八方建寨。这样使小宁城拥有东南环山,西北阻水的地理优势,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宋淳祐年间筑小宁城时,曾聚众数千人开凿白垭口,改造河道,固护城周。由于处在战乱时期,长达九年未成,故今名九年垭。现在其城虽废,但当年修建的炮台、校场等至今尚存。城上还保存有三处石刻。
清《巴州志》称:
平梁城四周皆山,而小宁城更三面环水,尤为险阻可持,特不及其宽广耳。岩疆有所澳区,令人气壮神王(旺)……西有平粱,东南有小宁,两城屹然,实为州境保障。以此见前人创造之功所利赖者远矣。
小宁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竣工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历时四年,由知州谭渊,都统制张实、李忠任主持建造。根据西门右侧石壁上南宋淳祐乙酉年所刻《小宁州记》载:
宋淳祐乙巳,制置使余(玠)侍郎遣都统制张实总师城巳为兴复之基。主兵监修总管:刘汉立、谭渊。钤辖:张虎臣、陈兴。路分首:友端、权旺、崔舜臣、刘成。路将:刘文德、徐昕、安忠、巩琦、孟俊、徐立。拨发壕寨:王成、汪仲、李德。这证明此寨在南宋淳祐年间是一处抗御蒙军的战略要地。
保护范围:寨墙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至山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