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宏文校工字楼

2024-06-13       663 浏览

宏文校位于宣汉县清溪乡街道北200米。由王维舟之兄弟王佐卿创办于光绪30年(1904),先以街上古庙为校舍,历年由迂儒为师,强令呆读死记,学生常不满百。1923年初王维舟接任校长后,将校舍迁往场镇对岸清溪寺,集资新建“工字”形校舍,喻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为工农服务。工字楼系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小瓦层面,通走廊,单檐歇抬梁梁架,工字上下两横各面阔四间共31米,进深9.8米,通高9米,中间竖面阔三间15.4米,进深6米,通高10.5米。墙砖印烧“宏文校”阳文正楷字,房屋总面积1639平方米。

王维舟同志任宏文校校长期间,选聘思想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宋更新、冉雨生等为教师,建立新型的师资队伍,并联系社会青年雷玉书、冉南轩、冉海舫、周伯仕等十多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校内、外积极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革命活动。

同时开设新学课程,废除尊孔读经,倡导教师自编自选教材,讲授科学知识、传播新文化,灌输革命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制作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开展实习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以致用;注重师生的身体锻炼和学校环境美化;实行跳级、升级、留级制度,设置奖学金,鼓励勤奋学习。开辟图书阅览室,陈放《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让师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概况。

“五卅”惨案发生后,该校组织了后援委员会,师生上街-,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募捐150个银元,汇上海总援会,援助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该校还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师生自编自演新剧(时称文明戏),揭露黑暗政治,动员人民起来斗争。同时深入农村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组织。这所学校成绩卓著,学生增至三百余人,名驰县内外。1931年(民国20年)付印的《宣汉县志》记载,王维舟接充宏文校长之后,“添置校舍教具,图书仪规,整顿学规,时人称为模范高小校。”

这所学校以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核心力量,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把课内外活动和中国革命事业联系起来,贯彻工农服务的方向,教育了人民,团结了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后来川东游击军的斗争、红军三十三军的建立及其配合红四方面军开拓川陕苏区的战斗,奠定了群众基础,培育了骨干力量,进行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982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校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文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向前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

保护范围:以宏文校工字楼房滴水为界四周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