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村寨距景洪市东南1公里,为典型的傣族村寨,房屋建筑为“干栏”式竹楼,户与户之间竹篱为栏,自成院落。四周多种植椰子、香蕉、竹林等果木,处处部部葱葱,一派亚热带的风光和异国情调。
曼景兰村寨中,还有一条傣族风味食品街,游客可登临品尝,热情好客的主人用酸、辣、苦、甜、香、脆的傣族风味食品款待客人;让人们了解傣族的生活习俗,还可观看并参与傣族民间歌舞表演,购买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傣锦、木雕、竹编、陶器等民间工艺品。
景点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
横卧村庄的小河、纵情欢歌的瀑布、手工编织的小桥、令人垂涎的傣味以及傣族村民的朴实热情......无不随着游客的快门声被陆续送上朋友圈、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今年“十一”国庆节期间,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这个曾经的“偏居一隅”悄然走进了大众视野。
看着眼前的喜人景象,秀外慧中的傣寨“领头人”满面笑靥地与游客介绍起了村里的特色亮点和远景规划,并向游客们发出长期的文明旅游邀请。
今年40岁的沙正梅是镇康县凤尾镇傣族寨自然村村民小组长。一直以来,他凭借着傣族姑娘特有的勤劳朴实和执着不懈,尽心尽力为村民脱贫和发展出谋划策,带领全村76户傣族村民,充分发挥集镇“小粮仓”的绝对区位优势,顺利走过了脱贫攻坚,村民们过上了日益富足殷实的生活。
群众收入提高了,可村庄环境却因村民们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得不到长效治理。沙正梅和几名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拿这条小河来说,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村民们在河道中洗衣服、扔垃圾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河里面的淤泥、垃圾、树枝沉积很严重,看上去一直脏兮兮的,下雨天还会散发臭味。”回想之前的村容村貌,沙正梅略显尴尬地说道。
随着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更让沙正梅和组干部们倍感振奋的是,今年8月,镇康县政协以及凤尾镇党委政府在组织开展调研走访中,发现傣族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交通便利、民族特色浓郁,于是迅速展开了多次调研分析,形成了傣族寨旅游项目规划指导意见。
“东风”起,万事俱。于是,一场杜绝“脏乱差”,彻底清污美颜而使力发力的新风尚在傣族寨蔚然成风。
“镇上也派来突击队帮助我们,村里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劳动,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的干劲,大概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把这条小河彻底清理干净了。”沙正梅继续介绍道,河畅水清后,村里及时召开群众会商议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形成了固化的卫生清扫机制和卫生监督机制,村民们每星期轮流进行清扫,每两个星期集体清扫,相互督促垃圾乱扔乱倒、污水排进河道等乱象,有效地改善了村庄内部的人居环境。
为招来游客,在沙正梅的带领下,村里的“木匠”、“篾匠”纷纷站住来,搭起竹桥、编起竹篱笆,为村头的天然瀑布景观下起了“绣花针”。
“村庄变美了,大家对我们傣族寨的美食、美景那么感兴趣,我正打算趁着这个劲头,在傣族寨开一个农家乐。”看着村庄日新月异的发展劲头,傣族妇女李德超对自己的小日子也有了全新的规划。
像李德超这样的把乡村旅游融入家庭创业计划的村民还有很多。开农家乐、开民宿,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却成为了村头巷尾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留住游客,村民们借助镇康县妇联上门开办致富技能培训班的有利契机,组织开展“傣族风味”美食评比活动,挖掘本地傣族特色美食。
糯米饭、糖粑粑、牛撒撇、竹筒鱼、芭蕉芯......随着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相继上桌,凤尾傣族寨乡村旅游“香”飘万里。
据统计,今年国庆节以来,傣族寨村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成了镇康近两年乡村旅游的“新秀”。
“现在,我们正挨家挨户挖掘和收集一些具有傣族风物的老物件,让游客在吃喝玩乐之余,可以参观和感受我们傣族的文化和历史。”为了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傣寨,记住傣寨,沙正梅还告诉笔者,他们准备建一间‘傣族村史室’,为发展乡村旅游增添文化底色。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为全面实现,为产业兴旺、生态宣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傣族寨村民正“勤修内功”,不断积蓄能量,为疫情过后,以崭新的面貌开门迎客做足充分准备。
【来源:边陲镇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