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阳虚山

2023-10-03       668 浏览

阳虚山

仓颉造字阳虚山

阳虚山,在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与元扈山隔洛河对峙。传说为仓颉造字处。《雍胜略》记:“仓颉,造书于此”。《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又一说仓颉为黄帝史官,并有“史皇”之称),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

元扈山,今名双连山,地傍洛水南岸,北和阳虚山相对,山势巍峨秀丽。《黄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百二十人临之,凤衔图至帝前,黄玉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元扈山石壁上,原刻仓颉手书“兽蹄鸟迹”二十八字,传说秦国丞相李斯,只认得八字,即“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不识。但据《淳化阁古法贴》五卷释文所注二十八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爷”。

洛南县城西北20公里之地有一个近千人口的村子,过去曾是一个重要集镇——黑潭子镇。如今在周围仍有一定名声。这个村子就是仓颉造字后洗笔的地方——黑潭遗址。据《洛南县志》记载:“……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亦因造书得名,如王右军之墨池也”。

关于我国文字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综合古代众多传说中的记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字的发展:“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从垂现象。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名候刚见鸟兽蹄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时,初造书契。”《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荀子·解蔽》又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由以上史料证实,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阳虚山、元扈山、黑潭子镇均是仓颉造字遗址。

仓颉在阳虚山下有石刻手书二十八字迹。二十八字,历代以来,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好辨认。于是清道光年间知县王森文以民间征得了拓印真本,又摹勒石,建碑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长方形,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此碑现存于洛南县博物馆。

仓颉造字,功在千古,誉满中华。为了纪念这位文字始祖,洛南县府于清光绪五年,在县城东南隅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正殿奉木神牌位,题“仓圣之神位”五字,朱底金字。享殿由陕西督学使许振讳题“奎文启圣”四字。大门由洛南县令伊允桢题“仓圣祠”,字迹苍劲有力。如今的仓圣祠仍保持原貌,成为游客朝拜仓圣的绝好去处。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