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杨填堰

2023-10-05       752 浏览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

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

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马畅,折而向南,流至谢村,汇入汉江。这条堰的灌区,城固少、洋县多,从来用水,有“城三洋七”之例。堰虽不长,只有四十多里,但八百多年来,一直为城固洋县人民所使用,是汉中市地区比较早的水利建设之一,在我国水利史上有一定价值。解放后,经多次增修和扩建,灌田不断增加。现在,杨填堰灌区受益面已达一万一千多亩。

杨填堰文物古迹有:堰头堰坝,系南宋所筑,原系土石修筑,后经历代维修全部改为石头垒成。其堰坝通长120米,通宽5米,通高2米。堰头通长25米,通宽6米,高5米。另有石碑五通,碑一,清同治四年(1865)立,楷书:“钦加同知衔署洋县正堂加三级记录记录五次范为”,记录挑渠修堰章程及编夫格式序,碑高150米,宽77厘米,厚17厘米;碑二,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立,楷书:“钦加盐运使衔陕西潼商兵备道兼管水利驿站事务加五级记录十次谢”。碑高157厘米,宽78厘米,厚17厘米;碑三,清同治十二年(1873)立,楷书:“三分堰修盖房屋碑记”。碑高123厘米,宽67厘米,厚15厘米;碑四,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立,楷书:“立案存吕家村吕潢侵占堰池危害堰坎事及西营村张成章开田淤塞堰渠事经县讼处理情况。”碑高163厘米,宽78厘米,厚18厘米;碑五,民国四年(公元1914年)立,楷书:“补修三分堰工笼厦房碑记”。碑高150厘米,宽77厘米,厚17厘米。这五通碑现在放在杨从仪文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