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汉山古名“旱山”,故“汉、旱”通用,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因讳天旱,始由南郑县政府明令公布,改为“汉山”。
汉山在南郑县(周家坪)南十里,突立高耸,麓周约六十里,山顶海拔1743.3米。由青树子街东,新修公路登山,曲折盘桓,经八十一个弯道,始达山巅,计长12.5公里。
汉山历史悠久,《诗经·大雅》云“瞻彼旱麓”,即指此也。汉中也是由它而得名的,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面对汉山,故名汉中”。
汉山又是汉中盆地的晴雨表,《南郑县志》载:“(汉山)顶上有云即雨”。汉中人谚语云:“汉山顶亮,晒得够呛,汉山戴帽(起云),大雨即到”。
汉山顶上有塔儿坪,亦曰“汉由献”,旁原有石牛十二头,今已不存,又有石池水,今尚残存。四面坡上多梯形田,盛产红稻。山足之下,林木茂盛,得山上云雨之润,生长迅速,为他处所不及。
往时,因汉山路径曲折,石级相连,陡峭峻拔,山大林深,附近农民,每于农隙,结队上山,边采樵,边高歌,一唱一和,此彼起伏,山鸣谷应,乐而忘倦。黄昏,一声呼啸,歌声齐鸣,挑上柴担,飞奔下山,这就形成了“汉中八景”之叫的‘汉山樵歌”。清代楚文暻咏《汉山樵歌》诗:“汉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乐从苦里出,曲自靖中和。蹊径行还住,听余清音多”。汉中电视转播台,设置山顶,为秦巴之间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大家给汉山赠了新的美名——“汉山明珠”。
福到
莲花书院拥有着绝无仅有的自然优势,背靠国家森林公园依山而建,优美的自然风光资源,让每一位来过莲花书院的朋友流连忘返…
错落的山间小屋,搭配着郁郁葱葱的自然植被,伴着虫鸣鸟叫,无不是一副最美的原始自然风景画…
莲花书院新面貌---景致篇(夜幕)
一、莲花书院讲堂---“优秀的文化应该走进千家万户”:
莲花书院长期开设各类优秀文化类课程,并对社会开放使用,各界文化培训类团体都经常与莲花书院配合,满足各类不同的课程需求,书院设大小讲堂共十间,可供30-500人不等的课程使用,每间讲堂都有着完整的音响以及投影设备。除了正式讲堂之外,更配套 游泳馆、户外篮球场、健身房等设施,满足不同兴趣人群的需求。
二、莲花书院农家菜特色餐厅【树德楼餐厅】---“有机绿色蔬菜,让身体远离危害”:
可同时容纳500人以内用餐,围桌、自助餐,功能一应俱全,自有菜地种植的绿色蔬菜,让每一位到访书院的客人吃的放心。
六、莲花书院读书廊---“活到老,学到老”:
在文化相对落后,区域相对偏远的莲花镇,莲花书院致力于给予这一方百姓更多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近万本的藏书,宽阔休闲的阅读空间,泡上一壶茶,拿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专属于自己的知识时光…
莲花书院新面貌---内容篇
汉山位于汉中南郑县周家坪南侧,是米仓山在汉中境内的主峰。虽然海拔不足一千五百米,可它却是一座了不起的神山。早在公元前7-8世纪西周王朝统治时期,汉山作为西周王室的祭祀场所就已经非常出名,有《诗经·大雅·旱麓》为证,名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出此篇。原来,汉山最早的名讳是"旱山"。后来随着 "沔水"改称"汉水","旱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改称"汉山"。如果说汉水是汉中人的母亲河,那么汉山就是汉中人的父亲山。
远望汉山,只见它突兀、雄浑﹑硬朗﹑壮阔。它高高地矗立在汉水之南,作为阔街高楼的背景和城市朝夕相伴--汉山是汉中亘古不易的地理坐标。汉山之巅名为"大顶寨",却并不似其他名山一样遍布庙宇道观,它是一座只属于世俗凡界的名山。
百姓靠它看天气:汉山戴帽,大雨快到;政府靠它转播电视,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山顶上建起了电视转播塔。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唯有汉山之巅灯光闪烁,方圆数十里可见。历史悠久的汉山,一不留神就成为先民心中的某种仰承,直到如今,它的灯光还让汉中人感觉无比塌实和温暖。
近几年,随着汉中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徒步登临汉山已成为新的时尚。它集运动休闲于一身,既可以锻炼身体,缓解工作压力,又可以怡情涵养,放松身心。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汉山,亲近汉山,汉山俨然成了一座不用花钱的疗养院。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徒步攀登汉山的人成群结伙,不绝于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