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宕昌国古城

2023-10-08       349 浏览

宕昌国古城

家住宕昌旧城街已经多年了,在那长满蒿草的残存古城墙前走了不知多少回了,可我却一直不知自己住在曾经的国府里,走在曾经的渠道上,脚下之地前至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在在了142年的宕昌国的国址。这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啊!

走近古宕昌国遗址,站在历史老人的残垣前,那一岁一枯荣的蒿草,那悠悠不息东去的岷江之水(岷江、白龙江的支流),仿佛向我们叙述那盛衰的岁月、世事的变迁。据《宕昌县志》记载,宕昌古城呈长方形,长约120米,宽约60米,原约5-1.5米,最高处10米,最低处4米,有南北两门,底层是椽子帮筑,属汉代以前风格,上层用板筑,是历代补筑,城内修有“城隍庙”,城内发现许多古代陶片,经专家签证,属州城堡。《魏书·宕昌国传》也记载:“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基地自仇池以西(今西和县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即今甘谷南的籍水),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其国都根据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宕昌城在白龙江西北,岷江河畔,即今宕昌镇旧城村。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羌水(今宕昌境内岷江)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这些资料都表明,历史上确有宕昌国,宕昌国的国都就在现在的宕昌镇旧城村,就是这长满蒿草的线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公元307年,宕昌羌人-梁勒自立为王,始建了宕昌国。公元424年,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向太武帝拓拨请示承认王位,并建立从属关系。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予以了承认,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赐儿子为甘松候。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国土大约包括今天临潭、岷县以南,天水两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全国人口约有2万余户,10万余人。居民多为两羌三苗部族的后裔,他们以自己的姓别为部落名字,每个小-都有地盘,互不干涉,风俗和当地的居民一样,都修在房屋,房上用牛羊毛织成的毡覆盖,身穿背为皮制衣和粗布衣,以牧养羊、牛、猪为食,民风纯朴,有父子、伯叔、兄弟死者,以继母、叔母及嫂、弟妇为妻。由于国无法令,不收徭赋,在有战争之时,才将财物聚集,平时,各干其事,不相来往。因没有文字,只有看草木的枯荣来记年岁。各家庭亲戚三年聚会一次,以杀牛羊祭天。

在宕昌国建国的时期内,为维持其自己弱小国的生存,宕昌王以借当地盛产名贵中药材之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南北朝及吐谷浑、仇池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北孝文帝时期,吐谷浑国王发兵袭击宕昌,孝文帝公开出面干预,对吐谷浑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并下令将所掠宕昌的人及牛羊送还。由此可见宕昌国与北朝关系之密切。魏高祖时,宕昌国上贡其贡朱砂、-、白石胆各100斤,高祖便封宕昌王梁弥机为征南大将军,西校尉、梁益(汉中、四川)二州牧,河南公(黄河以南)、宕昌王。公元424年-566年的142年间,宕昌国与北魏来往45次,其中单独朝贡14次,国王和王子亲自赴京见魏王3次。除讨好北魏外,对南朝也献物受封赠。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梁弥博献甘草、当归,-为都督河凉(兰州、河西)两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剌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并赠以《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播中华文明。在对吐谷浑、仇池国关系上,宕昌国都采取强时讨好从属,弱时攻打0的政策,与之长期并存。

宕昌国虽为一域之国家,但羌族无文字,国王每次赴京 朝贡,粗野鲁莽,不知礼仪。高祖见后便曰:“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指北魏)的一吏”。这使宕昌王的受封大大降低,只赐以车骑、马、锦彩等。公元541年,宕昌国王梁仙定被羌族内部所杀,国内形成严重内乱,虽后被其弟继承王位平息,但国内境况愈下。北朝武帝王和之年(公元566年),武帝国宕昌国,吐谷浑骚扰边境,便派大将田弘率兵攻打宕昌,浮宕昌羌王,攻拔76寨,灭掉宕昌国,并改宕昌国为宕州,设置宕昌郡。灭国设郡,标志着宕昌羌族人民结束了原始落后的历史,走上了民族大融合之路,走向了统一的文明社会。自424年和北魏建立关系开始,宕昌羌族政权自被中原大国正式确认至此,共历十二代国王,142年。此后,宕昌羌再未能建立政权,宕昌羌梁氏亦不见史籍,今更无闻。只有新城子藏族乡和宕昌城关镇官鹅沟藏族村还有宕昌古羌人的影子。但已属融合后羌藏派系。周伟州《吐谷浑史》认为,两夏政权之梁太后即为宕昌羌后裔。关夫墀《两夏稿》论证,梁太后及北国相梁乙埋掌握两夏政权有较长时间,形成了梁氏家庭对两夏的重大影响。这真是:古城残垣今尤在,只是朱颜改。宕昌文化秦斗张子敬在《宕昌忆古杂咏》诗中道:(一)梁氏弥机与弥黄,二百余年割据强。至今古城山下路,行人扰自说梁王。(二)宕昌霸业久寂寥,梁王宫阙莽萧萧。二百余年成底事,凭吊遗踪亦悯然。

当我了解了宕昌国那充满历史、辉煌、厚重、沧桑之感全部都堆到眼前,我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我确确实实是站在宕昌国的古城面前。是的,百年里兴起的边垂小国,可以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在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的趋势下,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它的建立也为中原大国稳定边疆、拒当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更加突出的是,在向中原大国不断的朝贡中,向外界展示出了地方的特产,使宕昌的甘草、当归在很早时期就被外人知道,被誉为“千年药乡”。在中原大国不断的封赏中,把中华文明(如《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大融合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在陇南、甚至甘肃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走近宕昌国古城,仿佛走进的是一部史书,面对的是一页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