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麻绒塘古遗址

2023-10-12       832 浏览

麻绒塘古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李昌港镇麻绒塘村,东经112°14’54.6″,北纬28°37’28.4″;海拔47M。南距资水约1.5公里,东南距益阳市区约7公里,遗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台地上,周围地势平坦,为资水流域的冲积平原,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遗址剖面深达标1.5米,堆积较为单纯,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

第1层:表土耕作层,土呈灰黑色,松散。厚15~25厘米。含现代的砖瓦瓷片等。

第2层:扰乱层,土色较杂,松散。厚10~25厘米,深25~40厘米。含近现代的青花瓷片,伴出泥质、夹砂陶片。

第3层:土呈灰黄色,稍紧。厚8~15厘米,深35~55厘米。出土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夹炭陶片,有陶鼎足、罐、釜口沿等。

第4层:褐灰色土,较紧。厚10~25厘米,深50~65厘米。出土遗物主要为泥质红陶片,夹砂褐陶片,夹砂、夹炭鼎足、釜、盘、豆形器。

第5层:土呈褐色,紧实。厚15~30厘米,深70~110厘米。出土有夹砂褐陶釜口沿、豆柄、泥质褐红陶盘、鼎足等。

第6层:土红褐色,坚实。厚5~15厘米,深90~125厘米。出土遗物较少,较难辨识器形。

第6层以下为生土。除表土和扰乱层以外,第3层至第6层为同类性质的文化层。

历史沿革

1993年,因麻绒塘村修建水渠,遗址被暴露,地区博物馆盛定国、潘茂辉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了陶片等标本。

1997年,因当地村民烧砖取土,遗址遭到破坏,市文物管理处潘茂辉、曹伟、姚笑天先生等再次到现场调查,并采集有陶器、玉器等标本。

1998年,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遗址的文化面貌,市文物处的潘茂辉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小面积的试掘,基本了解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2004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麻绒塘遗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加以保护。

2006年,该遗址在报请省文物局批准后,由省考古研究所胡建军先生领队,市文物处潘茂辉、熊有志等同志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有较多的陶鼎和玉璜等,这一现象在湖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较为罕见。

价值评定

1、麻绒塘古遗址是资水流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时期一个重要的地域类型。

2、麻绒塘古遗址出土较多的玉器,是目前在资水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重要的特点,反映出该部落可能与长江下游地区周期文化有着某种联系的交换。

3、麻绒塘古遗址的发现对于丰富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建立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普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