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药王殿

2024-05-08       370 浏览

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0),唐初就开始兴建药王殿。旧址位于岳坪峰南簏30米处的马鞍山脊。后多次修葺,明代迁现址岳坪峰北坡。相传孙氏因治好了唐皇娘娘的病,被御封为“药王”。他为著《千金要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曾来龙山采药著书,写下部分书稿。

孙思邈一登上龙山,就为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上山采药,路遇一家出殡,一老妪悲痛欲绝。孙细观灵柩,见棺下尚有鲜血渗出,忙问老妇,死者何人何因。妇伤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没想到碰上难产!”孙又问:“死去多长时间了?”答“才几个时辰。”孙沉思片刻,对老妇说:“老婆婆,从棺木里渗出的血看,你女儿还有一丝救活的希望。”老妇喜出望外,忙叫打开棺木。只见孙取出银针,对准穴位扎去。少妇缓缓睁开眼帘,苏醒过来,接着婴儿也“哇哇”落地。从此“药王”的名字传遍龙山内外;他居住的竹篱茅舍门庭若市,前来求医问诊者络绎不绝。药王则不分贫富贵贱,有求必应,免费治疗,深受群众爱戴。

药王逝世后,龙山乡亲为纪念这位济世救民的神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药王熬药炼丹之处修建了一座药王殿,年年月月前往进香朝拜。现旧殿虽毁,但地基、砖块等遗物尚存。

明初重建的药王殿,殿宇宏伟,用工粗犷坚实。整个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堂、僧房及客房等。为防汛风暴雨的浸袭,殿宇外墙均用巨大的条石、方石砌成,叠造精致、严密,墙面上的字画历经沧桑,仍清晰可见;屋面盖30厘米长、20厘米宽、1厘米厚的铁瓦,工艺制作别具一格。

山门外有30米长、4米宽的茵茵草坪,坪与山门间设9级石阶相通。山门造型古朴雄浑,有高3米、宽2米的拱形石门,两尊石狮分列门左右的石墩上,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拱门横额上刻“湘南孕育”四个遒劲的大字。门边刊对联两幅:“万里风光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宫阙生灵穹天章云汉,造化运神秀仙露金茎”。山门边有一大青石,称“晒书石”。传说孙思邈曾在石上晒医书。

进山门沿石径行10余米至殿堂。石径两旁有坪,坪内各有一石砌塔式香炉,四时青烟袅袅,芳香四溢。坪的两侧有供香客留宿的楼房两排。殿堂正门为石拱门,门的左右各有一尊半蹲石狮,门上方嵌一横匾,镌“药王殿”三字。门框上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双狮抢宝”等浮雕。绕过天井两旁的甬道至正殿。殿中置有4根顶梁石柱,高9米。正面设神龛,正中有高大的药王圣像,左右列龙、虎二将及诸多佛像,均溢金流彩。

民间传说着药王收得龙虎二将的故事。一日,药王在龙山采药时,龙王的三太子化作平民,慕名来找药王治病。药王切脉后说:“你的脉不是人脉,须显露原形后,方能下药。”三太子只得变回龙体。药王翻开三太子身上的片片鳞甲,将寄生虫一一除掸。龙体大愈,情愿不回龙宫,永远侍奉药王。这就是“药王得龙”。过了不久,龙山虎精也化作人形来找药王治病。药王把脉后说:“你这脉不是人脉,请现原形看病。”虎精现出原形,药王看病后大骂:“你这孽畜,到处伤人,喉里还卡有人骨。把咀张开,我与你取骨,但以后不得再伤人命。”药王手动骨出,老虎满身轻快,对药王说:“感激药王救命之恩,愿拜您为师,终身侍侯师父”。这样,药王又得了虎将。以后,龙虎二将世世代代侍� �在药王身旁。

药王殿正殿两旁各有僧室数间,靠右最后一间僧房内有一方形石井,约一平方米,水质清冽,“万人饮水不竭,一人用水不溢”。在海拔1500多米的孤山顶,清泉四季长在,实属稀世奇观,人称“仙井”。过去,常有膜拜者求长老赐予,以祈消灾延年。

殿内还存有孙思邈的实用药方和历代积累的各种秘方3000个,均有神奇的疗效,疑难顽症痊愈者不计其数,服其方死后回生者也不少。因此,慕名前来烧香求医者络绎不绝,长盛不衰。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