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北庭西大寺

2024-03-31       402 浏览

北庭西大寺

北庭西大寺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境内。

北庭西大寺,又名高昌回鹘佛寺,位于北庭都护府遗址之西1公里处,西临西河坝,东面有水池,周围地势平坦,现多已开发为农田。古寺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专供王室成员供养佛像之用。佛寺残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地面以上全部用土坯砌筑,地面以下为夯土台基,整个建筑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为残高0.2—0.4米的庭院、配殿、僧房、库房等建筑群;北面为正殿,其四周筑洞窟,两部分衔接成一整体。目前东面有上七下八的洞窟残迹,窟内残留有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若干。建筑材料为土木结构。

宋朝初期,寺院兴盛。宋使王延德曾亲临“遨乐于其间”。1275年,高昌王东迁时,日趋衰落,十四世纪时,毁于伊斯兰教的-。

西大寺现外观大部残毁,1979一198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南面的部分配殿及东部的佛窟。1988年,西大寺连同北庭都护府遗址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受到妥善保护。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北庭故地设立“庭州府”,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改“庭州府”为“北庭大都护府”。该时期在其辖区内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先后建有“应运太宁寺”、“高台寺”、“龙兴寺”与“西大寺”等,佛教一时兴盛。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部从自鄂尔浑河流域大举西迁,其中一部分定居北庭一带。回鹘人原在漠北时,信奉摩尼教,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始皈依佛教。西大寺壁画中,现存有“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

元惠宗至正六年(公元l346年),秃黑鲁贴木儿之子即位察合台汗在位期间曾对高昌地区(今吐鲁番)进行“-”,捣毁佛寺,杀害佛教僧侣,强迫高昌居民改信伊斯兰教。由于“-”并强迫之宗教更替,西大寺当毁于斯时。

现殿窟内残存有佛、菩萨、罗汉、天王等塑像,壁画内容主要为千佛、菩萨、0、经变故事,间有回鹘文、汉文题记,为研究维吾尔族的古代宗教、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大寺由于出土大量回鹘时期的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历史价值极高,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专家、学者及游人前来参观、考察。兼之其处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旅游价值颇高,开发潜力巨大。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