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城区约64公里。
中文名:安国寺
俗称:琉璃寺
地理位置: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
始建时间:隋朝
三门峡安国寺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里保存很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每天几乎都有不少香客和游客前来参观礼佛,感受佛祖的灵气,这里周边自然环境优雅,适合休闲参观,下面给大家分享三门峡安国寺介绍和游玩指南。
安国寺位于三门峡陕州区西李村乡的元上村,距离三门峡市有64公里之远,我是从洛宁出发的反而近了一些。一路走来伴随着一上一下的陡坡和飞驰而过的大车,越走越崎岖,越走越偏僻,路上的指引也只是象征性的有那么一两个,如果没有导航的话我相信很多人是找不到这里的。
安国寺光听名字就很不一般,为“安邦定国”之意,是隋朝之时隋炀帝为镇压豫西地区的农民起义敕建的一座寺庙,来头着实不小,可惜还没等寺院建好,隋朝就没了。后续的王朝对安国寺的建设作了接力。
唐、宋、元、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现在看到的主体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所建。刚刚也说了,这地方极其偏僻,那为什么隋炀帝会选择在这里建寺院呢?让我们回到隋朝看,杨广的老爹杨坚打下了隋朝的基业定都长安,杨广一上台好大喜功,迁都洛阳。而安国寺所处的地方在古代叫陕州,是长安和洛阳来往的必经之地,所以偏与不偏还原到历史当中去看最为客观。
安国寺正门全景
到安国寺后,一看大门紧锁,当时非常的失落,毕竟跑了小百里路,就是为了一睹寺容。但看到山门周围的环境,很快就把心态调整好了,因为山门上的石雕就足够我兴奋一阵了。
山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寺前立的“国宝”碑,才那么几年上面的颜色和字迹不该掉的都掉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增加古朴的感觉故意为之。
山门之前立有一对石狮,东边的狮子滚着绣球,一看就是公狮。西边的狮子正扶着幼狮进行哺乳,一看就是含辛茹苦的母亲。两头狮子成色也截然不同,东边公狮呈青灰色,保存完整。而西边母狮偏红褐色,脸部有创伤。
山门为单檐硬山顶建筑,中间为正门,两侧为耳门。正门之上的屋脊有明显翻新的痕迹。“安国禅寺”的牌匾从成色上看也是近些年重新悬挂上去的。
香云结彩匾额
而新牌匾之后,门檐上方有个石质的匾额镶嵌在石砖之内,上书“香云结彩”,带有祥瑞之意,是清朝嘉庆年间所刻。
中间的门是正门也叫“空门”,一般尘缘未了之人尽量还是别走为好。大门为木制,上方的铺首为动物造型,叩门环正好从动物鼻子中间穿过。
正门的大门两侧,各有两幅砖雕图案,分别雕刻有麒麟、鹿、凤凰和仙鹤,雕刻精美,引人入胜。
西边耳门门前有两方抱鼓石,这也是我在安国寺见到的唯一一对抱鼓石,看样子也是有些年头了。也许是我比较有“佛缘”,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暂时护院的阿姨从村边缓缓而来,为我打开了“佛门”,让我能继续领略到安国寺的沧桑之美。
钟楼
护院阿姨打开的是东边的耳门,所以进去后最先看到的是这座古建筑,阿姨说这座是“钟鼓楼”,她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她说完后,我立马就判断出这座是钟楼,因为晨钟暮鼓,这座建筑在东面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是钟楼无疑。
钟楼的门前有一对石狮,个头很小,风化也比较严重,但形神犹存,仿佛能洞察历史沧桑。
寺院内散落着非常多的石碑,阿姨说以前到处都是,太占地方,就都给清出去了。这让那些拿石碑当宝的地方情何以堪。
天王殿
整个的安国寺从山门沿中轴线开始算起,总共是四进院落,这第一进的大殿就是钟楼东边居中的天王殿。里面供奉的主佛是“弥勒佛”。上面屋檐为硬山顶,同样翻新过。天王殿后墙之上嵌有一块儿石碣,虽然已破,但可以看清“大明嘉靖”字样,是记录捐修功德之用。
安国寺又叫“琉璃寺”,名字就来源于这第二进院落的主殿“大雄宝殿”。上方绿色琉璃瓦覆顶,飞檐走兽套件相当精美,可惜没有长焦,也拍不出效果。这座大殿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建筑级别是整个寺院最高的。
大雄宝殿朱门之上有木雕,殿前殿后遍布砖雕,雕工精湛,寓意美好。
第三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是“圆通宝殿”,里面“当家的”是观世音菩萨,殿前左右各有一块儿高浮雕,被玻璃罩钉的严严实实的。
火墙及经楼
火墙及经楼南边部分
这第四进院落中间被一堵火墙所隔开,而这堵火墙是整个安国寺最为精彩的部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墙面各有一副大型砖雕,中间是一座经楼。
东南面雕刻的是一副盘龙图,周身布满云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雕刻的时候为什么将这条龙雕在了墙的正中间,而没有像其它三面那样铺满整面墙。
西南面雕刻的是一副麒麟图,只见它神采飞扬将头扭向了后方。可能是太阳照射比较少的原因,这幅砖雕保存最为完好。
寺经门楼南边雕刻—降龙
五瑞图
中间为寺经门楼,听说上面是可以上去的,以前用来收藏经书之用,就相当于“藏经楼”。从上到下无一处不雕,南边的门楼雕刻的有降龙、伏虎、五瑞图等,雕刻精美,让人叹服。
寺经楼通往院落的过道之上也嵌有一块儿石碣,是明代隆庆四年立的“重修瑞云山安国禅寺火墙诗记”。从这块儿石碣里后人才知道这堵墙叫做火墙。
寺经门楼的北面,写满了繁复之美,最上方的重檐部分被树所挡,下方石质飞檐高翘、悬玲上挂,仿木斗拱排列有序。砖雕部分更是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西北面火墙雕刻的图像和西南面极为相像,也是麒麟回望。不同之处在于它呈现的是跪姿。
东北面火墙雕刻损毁最为严重,很多细节部分都有脱落缺失,而雕刻的神兽到底是麒麟还是其它不好臆断。
第四进院落里的建筑为“毗卢大殿”,里面供奉的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硬山顶建筑,屋檐看上去和前面的“天王殿”、“圆通宝殿”几乎翻修的一样,这就是现代修古建筑的痛点。古人修的时候是“修心”,所以怎么虔诚就怎么修。而现在只要修的像古建筑就可以了,所以修的是千篇一律。
毗卢大殿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它的木雕,从斗拱到雀替,一直到朱门,全部都是木上开花,显示出了极高的雕工。
当然毗卢大殿的石柱之上看点也非常多,特别是柱础须弥座之上那些包袱角雕满了“小心思”,甚是讨喜。
护院的阿姨家中有事,在安国寺内呆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中间我有个疑问,就是在寺院并没有见到有和尚进行寺院工作的主持,也问了护院阿姨,她说原来是有一个的,至于去向她也不太清楚。突然间感觉这深山里的古寺,道不出的悲凉。
吕梁安国寺
离石安国寺,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周围山峦耸立,绝壁悬崖,群山环抱,松柏丛生,郁郁葱葱。尤使人惊叹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盘根外露。那林中异状万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间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锦似绣,竞相争艳。寺内水源丰富,清泉长流不息。
孝义玉泉山
玉泉山位于孝义市城南曹溪河生态旅游开发区,沿迎宾路南行五公里即至。曾任山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誉之为“三晋名胜玉泉山”。普佛寺坐落在玉泉山上,依山势而建,寺院兴建于南北朝,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原名静乐寺,历经元、明、清多次修葺和扩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50余亩,有各种建筑200余间,分上、中、下三院。玉泉山上还有一座砖砌石心塔,八角形,九米多高,因形状似笔,故名“笔塔”。笔塔上细下粗,由下而上逐渐收缩。
交口县云梦山
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隐居地,孙膑、庞涓、苏秦求学圣地,中华古军校。云梦山自古以来就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迹丰厚。云梦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既有纣王墓、摘心台、三仁祠、仙人梯、卫国古城墙、鬼谷洞、孙膑洞、舍身崖、军坛、将坛等殷商文化和战国文化遗迹,又有灵山寺、朝阳寺、青岩绝石窟、清凉庵、玉帝殿、三清殿等道教佛教文化古寺院,是集旅游观光、学术研究、寻根朝拜、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好去处。
中阳县上顶山
上顶山位于山西省中阳县正南方向,中心为凤凰头,呈圆锥状,直径约2公里,突兀于万山之巅,昂首向天。远观像耸立群山的金字塔,庄严肃穆,近看绿茸茸细草装扮,清新鲜美。锥体外实中空,顶端有一深不见底的竖洞,称作放风洞,洞口风声震耳,风小时天晴气朗,风大时大雨滂沱。相传此洞是当年上殿龙王冲天而出时留下的,所以当地先民在此修庙纪念求神祈雨。凤凰头左右舒展着凤凰两翼,“周回九十五里”。由万木丛林簇拥出一条长长的草甸链,据《汾州府志》记载,上顶山亦称“可寒堆”。“山有可汗庙”,说明有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活动过,这条长长的草甸链又叫“跑马梁”,是当年练兵驯马的场地。仰卧草甸,手可触天,环顾四围,群山皆小。在这里既能领略高山的雄伟壮丽,又能体会草原的宽广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