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奴隶社会博物馆

2023-10-17       1505 浏览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建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研究奴隶制社会的专题博物馆。奴博馆以基本陈列展和专题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凉山奴隶社会时期彝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社会习俗、法律等各个社会形态内容。馆内同时收藏了彝族文物3400件,其中国家一级90件,二级文物178件,三级文物335件,是目前国内收藏彝族文物最丰富,高级珍贵文物最多的地区级博物馆之一。我馆编制30人,有少数民族同志现有彝族同志16人,汉族同志7人,其他民族同志2人,建馆以来各族同志紧密团结,积极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2012年,奴博馆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博物馆现在也成为凉山文化旅游对外开放,宣扬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窗口单位。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坚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理念,不断开辟新的陈列专题,征集珍贵文物,充实陈列展示内容。并秉承基本陈列与临时专题陈列相结合的展示方针,如《鹰落凉山》等专题展览,受到好评,曾被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专题采访和播放,并于2013年“5·18”世界博物馆日赴甘洛县、汉源县进行巡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博物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发挥好教育基地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2013年4月,奴博馆与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合作举办《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唐卡、文物精品展》展览,本展览展品主要以其馆藏岩画、唐卡为主,另有部分出土文物。其中,岩画以其丰富详实的文化内涵和古朴童真的艺术手法,记录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历史时期先民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唐卡为清代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绘画内容为佛像、菩萨与佛母、金刚、-神、高僧与大德、曼陀罗与佛塔等;出土文物时代为新石器时期至元代,主要有饰品、瓦当、青铜器、铁钱、陶俑等。此展览向凉山人民展示了草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一览北方草原民族文化之风采。2013年6月,与凉山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会理县文物管理所联合举办《凉山历史名家书画展》,本展览主要是从四家文博单位的众多藏品中,遴选了凉山历史名家书画六十九幅,时代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部分为民国时期,包括有张大千、周镜堂、马骀、黄云鹄、郭沫若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许多均为初次示人,为不可多见的珍品。此次展览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窗口作用,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博物馆同时重视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先后与西昌学院彝文系、四川省彝文学校开展彝族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学校师生到奴博馆参观、学习,以互动交流的方式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地址 西昌市西门坡街47号

联系电话 0834-3950099

服务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00)9:00开始发票参观,午间不休息,16:00停止发票,已领票进入展厅者可延时至参观结束后闭馆

交通线路 市区乘坐14路、22路、106路至邛海宾馆站下,可步行(或于泸山山门处乘坐旅游观光车)至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