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新安碑园

2023-10-18       412 浏览

新安碑园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对岸,主要建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长达200余米的碑廊,蜿蜒曲折,给游人以幽深之感,廊内壁龛,外加护罩,用以陈列碑石。随着碑廊的延伸,有一道道古老的柱栏、望柱相伴,栏、柱上工致的雕刻,均出于明万历年间名人的刀笔,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二是“披云小筑”,是一幢三开间仿明清风格的平房,房前有庭,房后有院,内部的门窗式样、砖雕纹饰,显示出徽州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三是“两清堂”,其堂名是由于这里藏有著名的两部碑帖——《余清斋帖》和《请鉴堂帖》——而得。此外,假山、水池、亭榭、小桥点缀其间,花墙、漏窗、门洞相互通透,使它成为歙县一大名胜。

新安碑园共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和名帖刻石200余块。其中《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两套法帖,汇集了从晋到明各大家的珍品名件,一直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余清斋帖》刻自明万历中期,所汇名帖原为明代吴国廷家藏。吴国廷,又名吴廷,歙县南丰人,一生崇碑尚帖,收藏晋、唐名迹甚富,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歙县志》记载:“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吴)廷旧藏,有其印记。”吴氏还延聘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陈继儒,对其所藏进行鉴定、评判,并由歙县名书画家杨明时(字不弃)双钩上石,将其所藏书法名件汇刻成帖,共有正篇六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上石;继篇二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上石。此帖所收的世传珍品,如东晋书法家王右军十七帖,为--核定和双钩本,并有明初文学大家宋濂题跋,吴国廷自豪地说:“当为天下十七帖第一,今入内府,因摹上石。”杨明时也因摹《余清斋帖》上石,而“一时名噪天下。”《清鉴堂帖》问世,稍晚于《余清斋帖》,由明代另一著名收藏家吴桢收藏并汇刻。吴桢,名周生,歙县莘墟人。他与董其昌、陈继儒是好友,其藏品也由董、陈两人鉴定、评跋。此帖刻于崇帧七年(163年),《歙县志》评价:“其目较《余清(斋帖)》为多,钩摹亦精。”它收有从晋代到明代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澄清堂主帖》二卷,唐虞世南、褚遂良、欧阳洵、怀素,来黄庭坚、米帝,元赵孟睿,所以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

新安碑园,在狭窄的面积上,布局合理,设计奇巧。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园林设计,珍贵的碑刻艺术,和谐地融合为一体,深得中外旅游者的喜爱,尤其受到书法爱好者的赞赏。

太白楼位于歙县城西练江边,太平桥西端,背靠山峦,和新安碑园相依偎。

相传这里原是一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

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北宋的《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

一个故事:李白一次在洛阳同华传舍墙上读得一首歙人许宣平写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颠。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李白读罢,击掌惊呼:“此仙人诗也”。遂来歙访许宣平,几经周折,却与许翁失之交臂,虽遗憾不已,但来到西干山麓,见山清水碧,风景宜人,陶醉不已,赞叹不止,即兴留下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木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后人为纪念李白,将太平桥之下

练水中的一片浅滩取名为“碎月滩”。每当皓月当空,河水如银,塔影桥身,风轻水

吟,碧波搅碎月色,那是一种极致之美。

� �楼始建于唐初隋末,现存房屋乃明清所重建。太白楼为二层二进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前进平面呈凸字形,中间突出,两翼收进,脊线稍低,两端封以马状墙。歇山顶,高瓴重檐,翘角昂起,鳌鱼腾尾。楼檐下悬"太白楼"三字匾额。楼下正面三开间,原大门朝东迎向太平桥,后整修时给予封闭,沿江古道从左、右边门穿过。内墙上嵌有历代重修太白楼记事碑数方。照壁上方匾额"长天一勺",意为:天地虽广,勺水虽微,但运动变化之理是相通的。同时也表明李白怀才不遇,犹如天外之一勺。堂上有李白大幅像,为客居沪上的歙人著名画家汪观清所绘。两侧楹联"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后楼为五开间,中三间为明堂,左右各一厢房。天井两侧回廊皆设楼梯。后楼顶部也是中间高,左右稍低,脊线参差错落。太白楼现辟为李白纪念堂,陈列着有关李白生平的书籍和各种古字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上千件文物展品。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