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卧云铺景区

2023-03-12       2244 浏览

卧云铺村位于摩云山脚下,因地势高,常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故名“卧云铺”。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国际美丽乡村和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该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自古“一山分齐鲁”,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既有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烽火台、风门道关等遗址,也有宏伟壮观、依山而建的明清万亩高山梯田。村中有石屋院落200余座,原始古老,建造独特,别具一格。全村有“闫、刘、王、张、李、苏、吴”7大姓氏族群,每一族各有一大院、一眼井、一盘碾,各氏族之间和睦共处。村内现存多块明清古碑,以“戒赌碑”为代表的4块保存完整。该村盛产小米、夹山白玉米等古老农作物,野山药、风干柿饼、山泉豆腐等绿色有机,味浓香醇,特产红香椿远近闻名。

霹雳尖

霹雳尖,海拔850米,坐落于莱芜、博山、章丘三地交界,卧云铺村西北3公里处,是方圆百里的最高峰。山顶有人工垒砌的石灰岩围墙,是齐长城上的烽火台遗址,当地传说是姜子牙的封神台。霹雳尖西侧,自然天成的一组怪石呈现出一出大戏:孟良焦赞,挥棒前行;六郎跨马,紧握缰绳,骏马昂首,啸天长鸣;佘老太君,拄杖送行,离情依依,千叮万咛,挥泪告别,豪气长虹。此戏名曰:《六郎出征》,忠君报国,定格永恒。

观音庙

观音庙始建于1757年,2016年重修。庙宇东西两侧的主墙体为清朝初期的老墙,上面有各种石刻、石雕,甚为精美。

闫家大院

闫家大院为闫氏族人修建的集中居住院落,俗称“大天井”,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建筑依地势而建成二层,一层用来饲养家畜,二层通风好,采光好,不潮湿,冬暖夏凉,用于居住。据闫氏后人讲述:始祖闫常山是位身怀绝技的庄稼人。明永乐年间,兄弟4人因得罪官府,由陕西齐家迁往山东,排行老三的闫常山相中了风水宝地卧云铺。他用计火烧匪窝,生擒匪首赵麻子,帮助当地百姓铲除了霹雳尖匪患,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英雄。

刘家大院

明朝嘉靖年间,刘家先祖从淄博龙堂村迁来,其后人勤劳能干,短短几代便发展壮大起来。刘家大院与王家大院仅一墙之隔,是在王家赠与房屋基础上扩建而成,成为刘氏族人集中居住院落。大院年久失修,部分塌落,拾级而上,进入大院,院内曲径通幽,留有小道,前后贯通,出行方便。

王家大院

王家是最早在卧云铺村定居的家族。立村始祖王三栗本是石匠,明朝永乐年间,老家河北枣强县旱灾,逃荒到此。因看中此处的“十八行子”石头,他就地取材,用石头搭房垒屋,给妻儿遮风避雨。后来,王家人宽厚地接纳前来避难的刘姓人家,并把部分房屋送其居住,两家相互帮助、相依相存。后来,其它五姓人家的先后融入,历经世代,才最终筑成这满眼石头的村落。王家大院飞檐翘角,刻有“回头鹿”图案,寓意:无论离家多远,都要记得回头看看来时路。

戒赌碑

卧云铺村现存有5块古石碑,大都记述了重修关帝庙的事。但有一块“戒赌碑”意义非凡,可谓是早期的村规民约。该碑立于清光绪十一年,碑额“万古流芳”,碑文采取颜体阴刻。记录的是清朝光绪年间,卧云铺村从外地来了五六个贼寇,昼夜聚众-,因赌款发生殴斗几乎出了人命。在贼寇的影响下,全村-玩钱成风,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倾家荡产,以至偷窃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村中领袖善人闫文智、王振太等人召集全村民众协商,达成共识,制定了禁赌禁偷的倡议律条,立碑作为全村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此举有效地遏制了- -之风,社会风气大有好转。

福祥故居+古戏台

福祥(1885年-1966年),原名滕宪祥,茶业口镇戏曲文化传承一代宗师。福祥祖籍泰安县楼德镇柴成村,10岁入“莱芜梆子”胜春班学戏,艺名福祥。1915年春,因战乱戏班解散,被迫从商,是年冬天,去博山贩运瓷器,至卧云铺突遇大雪,被困经日,闲暇无聊,为村民和商旅唱戏消遣。此时,正值卧云铺村年轻人-成风,以至偷盗、抢劫时有发生。村中族人见学戏可转移注意力,纷纷鼓励年轻人参与学戏,并恳求其留下教戏。感于卧云铺村人之真诚,亦出于对戏曲艺术之挚爱,福祥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50年!50年来,福祥醉心于戏曲艺术的传授,将120余出戏倾囊相授,为此他一生没有成家。其被齐长城沿线40多个村庄请去教戏,地域涉及莱芜、章丘、博山、淄川,使“莱芜梆子”唱响齐长城南北,弟子达3000余人。仅在卧云铺就传授6代,弟子300余人。1966年正月二十,福祥老师仙逝,寿终81岁,其墓地在卧云铺村西山坡上。

清光绪年间,卧云铺村-盛行,为铲除赌风,村里树立“戒赌碑”。为避免赌风死灰复燃,活跃文化生活,在村领袖善人的倡仪下成立了业余剧团,聘请福祥老师教戏,全村合力修建此戏台,逢年过节搭台唱戏,使有名的“--”村,转化成了崇尚文化的义气村。此戏台历经130余年从没有一年间断过演出。

李家大院+《泰山时报》印刷部旧址

明朝嘉靖年间,李家先人由淄博迁来。李家大院为李氏族人修建的集中居住院落,院子格局错落有致,二层0惬意舒爽。当地流传:1857年春,东路捻军被清军曾国藩部击败,黑旗头目苏天福率部辗转逃到莱北山区,在齐长城黄石关以南地区休整。为筹措军费,苏天福命人铸造假铜钱,经过探察他们选中了深藏大山而又有地下层的李家院作为铸钱的秘密场所,卧云铺人称此处为“地下钱庄”。抗战时期,因中共泰山地委常活动于卧云铺村,群众基础好,加之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开展工作,《泰山时报》印刷部曾一度迁到李家大院,在此印出的《泰山时报》分发至泰山地委下属各县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团体,为宣传中央政策、鼓舞革命斗志、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家大院

捻军黑旗首领苏天福,在离开此地以前,深知前途渺茫、凶多吉少,遂将8岁的儿子苏全托付给当时卧云铺商人王忠。苏全长大后,王忠在李家大院旁为其盖房完婚。苏家几代单传,其后人始终在卧云铺生活。站在苏家大院中,可远眺山前风景,悠然寂静。

张家大院

张家先祖张正奇是博山西厢村的孤儿,清康熙年间入赘卧云铺任家,其子孙仍旧姓张。张家大院为四合院结构,正房五间,依山而建,以本地“十八行子”为主建材,侧房及南房各三间,西房为二起房。后随人口增多,在大院四周新建石房,如众星拱月。家族共用一碾、一磨、一井泉,独特之处在于应用了“进门撞山”建筑理念,即一宅两院,分院居住,和睦相处。

吴家大院

1953年,吴家第一代吴广金从博山东厢村随娘改嫁入李家,当时只有14岁。他育有5个儿子,现全部定居博山,因此,吴家院只住过吴广金和他的孩子两代人。夏秋时节,纵横交错的爬山虎使吴家院披上了绿装。

《泰山时报》经理部旧址

抗战时期,《泰山时报》经理部不仅要想方设法筹措报社经费、采购物品,还承担着战时邮局的工作,武装押运稿件、报纸,随时面临遭遇敌人的危险。为此,经理部配有7匹战马,确保两日内将刚出版的报纸送往所辖7县各处。卧云铺村的李在永参加了经理部� ��作,经历九死一生的战火洗礼,成长为一名英雄的战时邮递员。

楸树

楸树,别称梓桐,金丝楸,紫葳科,梓属,原产中国,是中国珍贵的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号称“北方的红木”,古时人们有栽植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这是卧云铺村仅存的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

夫妻槐

此古槐同根异干,两树相互依偎,枝繁叶茂,相传是一对患难夫妻化身而成。体现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天愿为连理枝”的夙愿。“夫妻槐”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夫妻恩爱,平安吉祥,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八月的门口已步入中旬,茶业口镇的天空还冒着35%uB0的“热气”,树上得知了在拼命地叫,这些知天命的短命鬼,马上就要与秋天道别,秋蝉用最悲壮的绝唱,唱响属于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这是我从济南自驾行驶了接近2个小时后,下车落脚茶业口镇的第一感受。

茶业口镇与茶叶无关,我理解得对吗?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真真是:茶业口镇无茶叶,实属地名混江湖。

我们一家人是早上6:30分从济南经十路出发,一然后拐弯到章丘的二环南路,此刻,一路就渐渐被群山包围,没有想到这段路风景如此美,据说,章丘许多古村落星罗棋布淹没在这周边的深山和老林之中。

立秋,风自带凉意。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随着车轮的速度,我们也感受到了天气久违的清爽。老婆探出车窗外大声疾呼地说:你看,这段山路太美了,像南方的山!

像南方的山就美吗?在北方人的眼里,总感觉南方的山,虽然海拔不高,但是俊秀叠嶂,层次感分明,加上青山和绿水的衬托,就有了一些灵气。北方的山,自然是浑厚天然,力量挺拔之感。

省道242、232这一带的山,确实很美,尤其是章丘、莱芜、淄博这一带的山,钟灵毓秀,仙气十足。也天然地制造了许多口碑极致的景区,包括七星台、九如山再往东就是潭溪山,以至于再往东的青州山脉。这些都是泰山余脉之后的起伏。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白云转山水映月,翠鸟幽谷鱼至欢。

所谓神山灵水,无疑都是天地作合之后而人杰地灵。

我无法想象,这些深山密林之处的古村,在昔日车马不通的岁月里,竟然还一直往外界输出一些大户和有名的商贾。譬如瑞福祥的孟洛川就是章丘刁镇人,而以章丘为半径方圆几十里的的古村,在今天看似没落,但是追忆几百年前却是鼎盛之时。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从朱家峪到文祖的青野、三德范等,均有大户富商诞生。这些富商官吏竟然来自深山之中,我很难想象,过去车马不递的岁月,他们的光芒是哪里发出来的!

我今天自驾之旅也是探寻一个秘境之地--卧云铺。地处莱芜、淄博、济南章丘三界交手。

山之上,云之下,名曰卧云铺。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早起赶路,早餐也没有来得及吃,行程之半路饥肠咕噜,车到半路王庄村,有一家路边店,老板娘说能吃早餐,早餐供给的是15元一碗的羊杂汤,我想到过饭难吃,但是没有想到这顿早餐的饭“齁咸、齁咸!贼难吃!”这是上车后一家人共同的吐槽,老婆说了一句解围的话说:人家是山里人,山里人能吃咸!

车继续赶路,已经是7:30分的样子,导航提醒车超速。时速不能超过30公里。

一路走来感觉是九盘十八弯。

弯弯有高度,步步入云端。

车过下法山,再过中法山,过了上法山就是卧云铺。

时间关系也没有来得及对这几个古道上的古村进行实地探访。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对这周边的几个自然古村进行深度游,唯一不足的就是这几个村还没有像卧云铺旅游配套设施成熟而已。比如饭店餐饮住宿等。

卧云铺是目前山东乡村游比较有名的古村落。许多媒体也多次助力这个古村以寻找最美乡愁为抓手,开启的乡村游活动,一度火爆。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印象卧云铺

--- 石头墙、石头路,石头房子卧云铺!

村子里所有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石头砌筑。

你很少见到传统的砖混结构。许多房子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石头屋,保存完好,让人惊艳的就是这个村子烟火气一直浓厚,村子里至今还居住有原生态的村民居住。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不知道卧云铺的祖先为何选择这么高的地势建村!首先给出行带来的不便。至今,许多家门口也无法车入,包括一辆自行车到家门也是很难的一件事。

带有坡度的小路,长年累月的村民走路弓着腰也练就了一双坚硬的腿脚。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许多原生态的村民,靠着肩扛担挑的劳动方式维系日常,上山20里,下山20里,莱芜50里,淄博40里,一位住在半山腰的大娘告诉我,卧云铺昔日的交通方式完全靠双脚走,车马不行,扁担成了主要的承运方式。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因为旅游也让整个村子有了鲜活的生命,这也给卧云铺留守的老人们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经济收入。韭花、大豆、黄瓜、南瓜是他们给游客的主打商品。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 梁也还是那道梁。

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哟, 爹是爹来娘是娘,麻油灯呵还吱吱地响, 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这是当年毛阿敏演唱的一首歌,如果放在卧云铺也是恰当不过。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一位70多岁的大娘一个人在吃力地推着磨,磨得是韭花,我也是生平第一次亲眼经历韭花的制作过程,石磨“吱吱呀呀”声音伴随着老人蹒跚的脚步,让人增添了无限感伤,谁又能抵抗住这催你渐渐老去的声音,它是一种撕裂,也是一种呐喊。也是天涯之外的游子躲不过的归宿。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乡愁,就是那些头顶着韭菜花无奈离开村庄的年轻人,任凭他们在城里编制的爱情和家园再美,也抵不过一声“吱吱扭扭”被石碾压过的阵痛,扯着心咧着肺。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深山不自居,两耳千里外。

别小看卧云铺被山淹没,但是这里自古是要塞之道。

村北峰峦叠障,山脉连绵,齐长城蜿蜒盘旋雄居山巅之上长达5公里之多。其中有座山峰名云摩台,台下有一山泉喷涌而出,古人叫它东泉。二是霹雳尖 。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县市区界限的汇合点。址上危峰兀立、怪 石鳞响。齐长城的城堡与关门遗迹尚存。东西各与双堆山、布谷顶两 烽火台遥遥相望,是古代烽火传递军情及军事作战要地。在霹雳尖西侧,有一 山峰,古人叫它霹雳山。这些自古有兵家之争。解放初期,卧云铺许多村民为革命也做出了贡献。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当年的共产党的报社——《泰山时报》曾在这里出版发行,村里涌现出一批抗日救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所以,这里也是一所红色的教育基地。

闫家大院、刘家大院、王家大院……卧云铺有七大姓,一姓一大院,

当年的卧云铺也是风生水起的名望古村。这里以族聚居一姓一泉、一井、一石碾都有自己久远的故事。

以云为铺,倚天则卧!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卧云铺的未来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村子在渐渐作古,许多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几乎都是一些老人,在坚守着一生的执念,有爹娘的地方就是家,这些留守老人在坚持为卧云铺点燃着最后的一盏灯,照亮那些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回家之路。每一盏灯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一抹乡愁,逢年过节,你就会听到那一阵阵鞭炮声声,响彻云外。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推荐理由★★★:

▍乡情,乡愁,乡音,纯属乡村游。免费古村落。适合一家人旅游,中午可以在村子品尝一下地道的博山菜。

▎不合适老人随行,村子拾阶而上,步步登高。

▎适合自驾。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交通指南:

1.济青高速(雪野出口下)—雪野水库环湖路—普雪路—茶业口镇—汪洋台—龙山。

2.泰莱高速(莱芜西下)—莱城大道—济王路——普雪路—茶业口镇—汪洋台—龙山。

卧云铺景区攻略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
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行走齐鲁古道,探寻莱芜最美古村卧云铺,这里是游子们的一抹乡愁八月的门口已步入中旬,茶业口镇的天空还冒着35%uB0的热气,树上得知了在拼命地叫,这些知天命的短命鬼,马上就要与秋天道别,秋蝉用最悲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