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小姑岭青瓷窑址

2024-07-03       505 浏览

小姑岭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古银锭湖东部的小姑岭东南麓,南与鲤鱼山相望,东与象鼻山毗邻。窑址上树木茂盛,花草丛生,前有一池,因而俗称“大池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窑床方向朝西南,瓷片散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暴露的堆积断面厚度为1.2米,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窑址的烧造时间为南朝。产品以碗、罐、壶为主,同时还烧造钵、盘、盏、盅、砚、高足杯等。器物胎骨灰白,较厚,含沙粒,有分层现象;釉色以淡青釉居多,也有青灰、青黄,普遍开细片纹;釉层薄,质感较差,有剥落现象,满釉器制作较规整,半釉器粗糙。装饰方法刻划兼用,以弦纹、莲瓣纹为主,还有水波纹等,弦纹主要饰在碗、钵、壶等器的口沿和罐的肩部,莲瓣纹饰在器物的内底和外壁,有单瓣和重瓣二种,一般用单线、双线和三线勾划,也有四至六线勾划,此外,还采用当时盛行的褐色点彩,一改东晋时期在器物上零星点缀的方式,出现彩点细小、排列紧密的装饰风格,有的还用两点为一组饰在器物的口沿、内壁和内底等部位。

小姑岭窑址的装烧工艺已有重大突破,除采用筒形垫具和锯齿形、覆钵形间隔具等窑具之外,部分产品已采用匣钵装烧。匣钵的发明,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装烧量,降低燃料损耗,减少因瓷坯叠压造成的倒塌现象,提高成品率,还能起到保护瓷坯的作用,避免烟尘污染釉面,使釉面光滑纯净,为烧制高质量高品位的瓷器提供良好的烧成空间和烧成气氛。小姑岭瓷窑中首创的匣钵装烧技术是制瓷工艺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也是对窑具的一次重要革新,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唐至五代时期上林湖地区越窑的繁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