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阿昌族寨

2023-11-05       1068 浏览

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民居建筑: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或堆放粮食、生活用品。楼下为畜圈。在家具、佛龛、建筑物上常见精美的刻画,工艺精湛,内涵丰富。

宗教信仰:

户撤的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小乘佛教的。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每年农事都要祭“土主”3次,家家都要杀鸡,去田里洒血插毛,祈求鬼神保佑庄稼。

礼仪习俗: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文化:

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著名特产户撒草烟,远销缅甸。工匠生产的“户撒刀”品种繁多,精致美观,品质优良,行销于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有传说、故事、歌谣,雕刻、刺绣、织染、银器制作均有较高水平。

服饰:

阿昌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下穿黑色裤子。女子已婚者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用蓝、黑布包头,高达一尺,喜以银饰,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摈榔等物,手锅、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

语言:

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文,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

婚俗:

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傍晚时小伙子吹起葫芦笙,以悦耳动听的曲调,把喜爱的姑娘从家里呼唤出来,依候在火塘旁,相互对歌,倾诉衷肠,经常欢聚到深夜,乃至天明,称为“串姑娘”。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仪式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饮食:

喜食酸味食品,妇女有嚼烟、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故又有“齿黑为美”的旧俗。稀豆粉汁米线是阿昌族入夏之后经常食用的小吃。酸辣谷花鱼最具特色。腌制的咸菜、卤腐、豆豉常年必备,每餐不少。妇女常饮用糯米制作的甜酒。典型食品主要有凉拌芹菜糁、冷冻、酸(火+巴)菜、过手米线。

歌舞:

“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人们常形容“知了三个,叫声满山洼,阿昌三个,唱得满山歌”。可分为三种:“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歌;“相作”是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蹬窝乐、耍白象最流行。乐器主要有竹琴、洞箫、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

节日: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 �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云南民族村怒族寨满族院苗族村拉祜族寨景颇族寨壮族村僳僳族寨哈尼族寨回族村布朗族寨佤族寨独龙族寨基诺族寨蒙古族村白族村布依族寨德昂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