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至公堂与会泽楼

2024-10-17       868 浏览

至公堂与会泽楼,是云南大学校园内的两座建筑。比起新盖的大楼来,它并不惹眼。然而,它却与云大,甚至整个云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云大的校址,原是明清两代云南的贡院,即全省进行科举考试的总考场。据说,云南的科举考试,原先是借学堂或郡府举行的,到明朝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才单独修建贡院,地点在城中“长春观”旁,建院那一年的“乡试”,考中者达55名,是云南开科取士以来最多的一年。(见《景泰云南图经·新建云南贡院记》)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迁至保顺门(北门)内,今天云大校址。明末著名的大学士王锡衮,在这里遭到杀害。过去,至公堂前侧,曾有“风节亭”,表示对他的纪念。清康熙年间曾两次重建、重修贡院,凡监临、提调、掌卷、对读、誉录、密封、巡捕、医药,均各有室,另有东文场、西文场、北文场,考生的“号舍”4865间。(见康熙四十七年《重修贡院碑记》)而贡院院的中心建筑至公堂和衡鉴堂。至公堂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衡鉴堂为评卷之地。云大建校后,衡鉴堂改建为图书馆,至公堂则保留下来。1946年7月,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就在这里举行,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曾拍案而起,在这里发表了铄古震今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会泽楼,与至公堂仅隔数十米。它是云大1922年12月正式成立后决定兴建的,竣工于1924年。因云南大学(当时称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即以他的号“会泽”二字命名。据载,初建时会泽楼“纵七丈,横二十三丈四尺,凡二层”,“屋顶为露天平台,可登高远望”。以后才于顶上加盖了一层,成为今天的样子。建筑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它系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楼系依坡而建,坐北向南,前有石阶95级,《易·乾》有“九五,龙飞在天”之说,暗寓唐是云南王。从青云街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登楼四顾,左有碧鸡似动,右有金马欲腾,前有翠湖如玉,西山、滇池、城廊、街道,历历在目。会泽楼建筑坚固,60年来还依旧完好。它既是云大的教学楼之一,也是云大的行政楼。

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著名的文学家李广田,在他们担任云大的校长时,都在这里办公。会泽楼还曾经是云南爱国-的堡垒之一。1945年昆明“一二·一”爱国-爆发,云大学生曾在这里居高临下,抗击-反动-的进攻。

1948年6月,昆明地区大中学生和全国学生一道,掀起“反美扶日”的运动,遭到反动政府的-,为减少力量的损失,学联根据省工委的指示,决定参加运动的学生搬到云大和师院,又考虑到师院的房屋全是平房,不利于防守,即将集结于师院的学生搬到南箐中学(即现在云南民族学院所在地),并分别在云大会泽楼和南箐中学礼堂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7月15日,反动当局出动了千余名-向会泽楼进攻,同学们奋勇抵抗。最后撤至三楼,将二楼楼梯拆毁。由于缺粮、缺水,坚持斗争有实际困难,同时也为了保存力量的需要,在当时的省政府主席卢汉答应-、不逮捕大多数学生、不殴打学生的条件下,学联决定全部撤离。但学生们下楼后,却全部被-政府拘留,并对不少人施加严刑。这就是著名的“七·一五”事件。事实深刻地教育了昆明爱国学生:徒手斗争,必然遭到反动派凶残的-。于是他们纷纷响应中国0的号召,到广大农村去参加滇桂黔边区游击队,拿起枪杆,奋勇战斗,配合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云南,迎来了云南� �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