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泗水泉林

2023-11-11       431 浏览

自曲阜沿327国道东行50公里既到泗水县泉林泉群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发展规划将之列为一级区三号“山水圣人区”,同济南、泰安、曲阜处于同一旅游线上,旅游规划专家誉为“中国泉乡”,陈毅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题词“天下奇观泉林”。

泉林,为泗河源头,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扬天下。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载: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现陪尾山侧,黑虎、趵突、珍珠、红石、双晴、淘米等诸多的泉珠联星列,喷雪涌玉,或出于石窦间,或隐见于沙土内,或为浅地,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涛潆洄,如流烟之作阵;涌腾怒吼,如翻云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穷古至今,滔滔不绝,汇为巨流成泗河。泉水涌珠喷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随波飘荡,如绘如织。

如诗如画的泉林,引众多的先贤圣哲、文人骚客、帝王将相为之折腰。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既在此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感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誉为“海岱名川”;《读史方舆纪要》及《山东通志》更称其为“山东诸泉之冠”。1684冬,康熙大帝巡省方岳,瞻岱宗,祭儒圣,后至泉林;观诸泉,登陪尾,盛赞泉林乃“泉源胜地,圣迹所存”。乾隆皇帝对泉林情有独钟,先后九次驻跸,留下赞美泉林的诗文达190多篇,更有历代文人骚客赞叹泉林诗文200余篇。

泉林泉群开发极早,远在北魏北齐时陪尾山西侧即建有“源泉祠”,唐代予以重修并更名为“泉林寺”。明代在泉林设水部公署,修三坊建六亭。清代因康熙、乾隆巡幸,逐年进行改建,规模不断增大,挖湖筑山,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泉林行宫,该行宫坐北朝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宫殿、楼台、亭榭等共114间,最著名有“行宫八景”。至此,泉林集圣地、名泉、行宫、御苑于一体,为天下所进入九十年代,泗水县委、县政府决定保护开发泉林泉群,投入几百万元,做规划,迁民房,清诸泉,挖湖筑山,修牌坊、御桥、大门、甬道,立御碑,建泉亭,植树栽花,经过几年的保护开发建设,泉林泉群景区规模已成,景点日多,199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年吸引游客十几万人,经济效益明显。现新一轮规划已修订完成,县委、县政府正积极筹措资金,准备恢复行宫等诸景,大力进行开发建设。

如果您有暇至泉林,漫步《泗河渊源》坊,赏红石泉;越过文、武、御桥,立观泉亭,赏诸泉喷涌,瞻御碑耸立,看万树成林,轻烟袅袅;荡舟紫锦、玉泉湖,荷花飘香,野鸭掠飞;飘飘欲仙。“山色因心远,泉声入耳凉”。站在陪尾之巅,俯视清澈的泉水,远眺起伏的群山,令人心旷神怡。泉林的一泉一石、一碑一坊,无不记载着古老的过去,也闪烁着不平凡的今天。那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圣洁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以憧憬。更有那古老的卞桥,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世事变化,让你欲去还留。

泉林,真乃天下奇观!我们真诚的欢迎各位仁人志士前来泉林观光休闲,投资开发建设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共谋发展大计。重,盛极一时。可惜,经民国、历文革,建筑物损毁殆尽。

清乾隆泗水泉林行宫八景考略

m6hac4m8k1m6l609yu16.jpg

清泉林行宫图

清高宗乾隆皇帝曾九次驾临泉林,并在泉林营建了行宫,行宫中的八个景点被称为“行宫八景”。八景是:近圣居、在川处、横云馆、红雨亭、镜澜榭、古荫堂、九曲彴、柳烟坡。行宫八景设计营建的突出特点,是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将借景与造景结合起来,极富创意。如将横云馆建于陪尾山巅以显其高峻,将古荫堂建于古银杏树下用其巨大浓荫,以原有柳林建柳烟坡,用孔子川上之叹遗址建在川处等。另一特点是务求景点的深刻意蕴,注重景物韵致,不事奢华。行宫八景建成后,掩映于山光水色之间,亭台廊榭,典雅有致,泉声林色,如入仙境。

可惜泉林行宫及行宫八景已全部毁于清末战火,几近形迹不存。有关行宫八景的历史记载也几为空白。

关于行宫八景的建造时间,清高晋等编纂的《南巡盛典》中有一段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临幸于此。御制记文,勒之碑石,前盐臣于御碑亭后恭建行殿。我皇上流览其间,赐以嘉名,曰近圣居,曰在川处,曰镜澜榭,曰横云馆,曰九曲彴,曰柳烟坡,曰古荫堂,曰红雨亭,号为八景”。其中说行宫八景建于御碑亭后。而御碑及碑亭是在1684年康熙帝驻跸泉林返京后下谕旨敕建的。谕旨说“泉林寺,泗水之源在焉,而吾孔子之所游息也。朕亲历其地,其树之碑令所司议以闻。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显然碑及碑亭是在其后建成的。碑亭建成后,康熙帝、雍正帝都没有再到过泉林,这期间是不会改建泉林行宫,增建行宫八景的。至乾隆帝首次来泉林,已是72年后的事了。这时康熙的旧日行宫早已陈旧破败,乾隆帝来泉林之前必然要重修,改建,只有这时才可能于行宫内增建八景。乾隆帝1765年3月首次驻跸泉林时,题了行宫八景诗,说明这时八景已全部建好。

35m2836pycodsy9q21me.jpg

乾隆御题九曲彴诗(1771年)

有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乾隆帝在1790年最后一次来泉林时,为其咏横云馆诗所作的注释中,提到了横云馆建造时间。诗和注文是这样写的:“《横云馆》:丁酉于斯一纪阅,甲辰忆复五年过(馆筑于丙子岁,每恭奉慈舆驻此承欢,甲辰至斯,回忆前况已逾七载,不胜即景增悲。兹来又阅五年,光阴迅驶,感慕何穷)。横云馆北承欢处,只益増悲叹奈何”。注文中写明(横云)“馆筑于丙子岁”。丙子岁恰恰就是乾隆帝首次来泉林的1756年,即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帝的注文中所说的建造时间是完全可信的。既然横云馆建于丙子年,八景的其他景点也应同时建造完成。这就明确了行宫八景是于1756年乾隆帝首次驻跸泉林之前建造完成的。

关于行宫八景的建造者,至今未查到明确的记载。《南巡盛典名胜图录》中说:“前盐臣于御碑亭后恭建行殿”。盐臣是清代的巡盐御史。“盐臣恭建”说明泉林行宫既非朝廷出资,也非泗水地方出资修建,而是盐商们集资由巡盐御史报请朝廷批准负责修建的。有个类似的例子,天津的“柳墅行宫”也是由盐商集资修建的。当时长芦盐场的盐商们见康乾二帝多次巡幸天津,却无一处专供帝王驻跸的行宫,于是动议集资为乾隆帝修建行宫。该动议经过时在天津的巡盐御史高诚上奏朝廷。乾隆皇帝立即准奏。长芦盐商们即着手集资兴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年“柳墅行宫”即告建竣。既然泉林行宫也是由“前盐臣”营建,显然也是由盐商们集资,经朝廷批准而建的。当时山东盐务隶属河北长芦巡盐御史管辖。乾隆泉林行宫八景应在1756年乾隆帝首次驻跸泉林的前一年营建。据查,该年的长芦巡盐御史是普福。据此判断,泉林行宫八景应该就是由普福负责营建的。到了编纂《南巡盛典》的乾隆三十六年,长芦盐臣早已更换,所以写作“前盐臣”恭建。

以下为根据已有记载考证的行宫八景的具体位置、命名原因、景观概貌,图片为八景遗址今貌照片,并附乾隆所咏八景诗:

z42udcy9ch0l8dj875yv.jpg

近圣居

去圣如斯近,纡銮未至遥。

林烟锁寒食,泉声漾虚寮。

翰墨于焉挹,嚣尘一以消。

潜求应不舍,家法具神尧。

近圣居位于御碑亭后泉河北岸行宫区正宫门内前后两院。皇帝居住之处距圣地、圣迹极近而得名。这里的圣有三重意义,一是曲阜三孔的圣地,二是子在川上处的圣迹,三是康熙御碑。因乾隆帝的居室距这三个地方都不远,“去圣如斯近,纡銮未至遥”,故曰近圣居。乾隆帝释赐名原因:“泉林去曲阜百里而近,逾昔可至。依泉为行殿,皇祖经临处也。澄观静契,如覩羮墙”。近圣居正宫内前后两院厅堂,为皇帝起居下榻之用。高斋朴斫,映带清流,近圣而居,便于瞻谒。

1fhtgv949023sa3pp789.jpg

在川处

绰楔伊谁勒屿巅,四围乔木俯临泉。

既称夫子在川处,安藉释迦教别传。

责实循名又奚必,枕流漱石且云然。

从今横尾一拳石,来往何妨着寸田。

在川处位于陪尾山西南麓趵突泉、黑虎泉东南岸附近山坡上。春秋时代孔子曾于此处观泉,目睹源泉混混,奔腾不息,喟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世遂称此地为子在川上处。八景之一简称在川处。乾隆帝释赐名原因:“川为泗水之源,旧传即子在川上处。原泉混混,黙喻化机,想见至人会心不远。”景观中有子在川上处碑,碑背面镌有乾隆二十七年《至泉林叠旧作韵二首》诗之一。外有重檐翘角圆形碑亭。登斯亭也,俯瞰滔滔源泉,体悟当年孔子兴叹之心境,不禁感慨万端。

0t287j8wl1z13fad2ijn.jpg

镜澜榭

荇藻翠若梳,鳞介纷可数。

出墙为泗川,西流自中古。

镜澜榭位于御碑亭后临河南岸。此据《南巡盛典》中泉林行宫图,该图中全面标注了行宫八景的具体位置。《南巡盛典》由清高晋等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行,卷首有乾隆三十六年的御制序,说明有关图文已经乾隆帝披阅过,真实可信。另考,园林建筑中的水榭,通常为为建于岸边三面临水的轩敞式室宇。乾隆帝称静澜榭为“水榭”,故位于御碑亭后临河南岸是对的。1991年《泗水县志》认为:镜澜榭“位于紫锦湖心”,明显有误。命名理由是此处为景区北部泉河,上游泉水汇聚而下,河水湍急,波浪翻滚,于此建一回廊疏轩,临池观澜,于动中观静。乾隆帝说“不波得照波艰照,水榭云何称镜澜。程子书明铨此理,静中定合动中观”。1991年《泗水县志》认为:“因亭榭在犹如明镜的湖面上,微波荡漾,波澜起伏,故名镜澜榭”,恐未为妥。乾隆帝释赐名原因:“潨流环绕,带以回廊疏轩,临池澄澈见底,锦石斑璘,漪澜縠绉,信可乐也”。景观为一三楹木结构带回廊的临水轩榭,下临清流急湍,临池观澜,静以观动,动中见静。

fnt87wd8a59i0tohhfip.jpg

横云馆

陪尾西来一尾垂,三楹閒馆筑于斯。

谁知听乳窦鸣处,恰似看巌云起时。

横云馆位于陪尾山顶部。《泗水县地名志》和《泗水史志通讯·泉林专辑》中的一幅泉林行宫图,将横云馆画在陪尾山以北皇帝行宫的东北角,有误。命名理由是因此馆位于陪尾山高处,山岚川霭缭绕,有横出云端之感。乾隆帝释赐名原因:“泉东平冈迤逦,盖陪尾支干。虚堂闲敞,肤寸触石,滃起砚席间”。景观中有三楹轩馆,周围有圆形围廊。如乾隆帝诗所言:“曲抱廻廊镜样圆,三间虚榭耸中天”。静坐馆中,有超尘拔俗之感。

8sko13110o2rk9f3r08y.jpg

九曲彴

拳石介中间,左右泉无数。

出墙汇为川,始遵泗河路。

墙内左者高,亦不向右注。

地灵蹟必奇,伊谁知此故。

溶溶开镜湖,彼岸多古树。

我会揽其秀,曲彴可通步。

九曲彴为连接于紫锦湖南北两岸之间的曲桥。1991年《泗水县志》以九曲彴“位于石舫与镜澜榭之间”,非也。乾隆诗有“板桥接岸往来过”之句,显然为连接两岸之桥,而非连接于船与榭之间。《南巡盛典》泉林行宫图中也是连接紫锦湖南北两岸的曲桥。且石舫上有花厅或船楼,称安福舻,为一独立景点,无法与曲桥连接。石舫位于湖东北角岸边,其位置至今未变,如果船与桥连接,船则成了桥头,石舫独立景观就会遭到破坏。桥多曲折,宛转有致,故名。乾隆帝释赐名原因:“循山麓东南行,诸泉奔汇而西,彴屈折宛转,因以武夷仙源目之”。景观为沿紫锦湖面宛转曲折而行连接南北两岸的木桥。溶溶春水,板桥九折,堪比曲江金谷。

jm2q9c75u1y6qshlu59r.jpg

柳烟坡

清明时节轻丝翠,淡染朝烟新雨霁。

此情此景始何年,又识何人吟此际。

此际轻吟恰值吾,疏风窅蔼相扶疎。

未识金衣弄笙管,早赦玉斧供樵苏。

因怀点也有别撰,浴乎沂而风舞雩。

柳烟坡位置在紫锦湖南岸。柳丝轻拂,春烟横锁。岸边有三楹疏轩,附近有草亭,映带疏柳,美不胜收而名。乾隆帝释赐名原因:“桥南草亭,映带疎柳,朝烟新绿,悠然有浴沂风雩乐趣”。景观概貌:疏轩草亭,映带烟柳,极富诗情画意。

9kt9eee56aqy47q0luq6.jpg

古荫堂

灌木不论名字,古榦各具精神。

经几春风秋月,适逢美景良辰。

千载以来伯仲,百人之上轮囷。

偶坐爱此嘉荫,缅怀植者何人。

古荫堂位于御碑西侧古银杏树北面。《泗水县地名志》和《泗水史志通讯·泉林专辑》中的一幅泉林行宫图,将古荫堂画在皇帝行宫的东北角,有误。因千年古银杏树浓荫覆地,翠掩书堂,故名。乾隆帝释赐名原因:“西偏古木,大数十围,轮囷垂荫,不让诗礼堂唐槐,南华大年未足语古”。景观为银杏树北三楹轩堂。古木参天,浓荫覆地,清凉幽静之佳境。

7522xmrlclkjr5n5h556.jpg

红雨亭

芳郊胜值寒食,岳云初泮朝烟。

绿明陌柳疑暗,红湿山花更燃。

红雨亭在行宫区正宫西邻院落内。杏花盛开时,红雨霏霏,故曰红雨亭。乾隆帝释赐名原因:“方亭四敞,药栏苔径,致颇清雅,适文杏盛放,春雨初霁,红湿弥鲜”。景观概貌:方亭四敞,周围有文杏几株,春来胭脂万点,占尽春风。(郎兴启)

泗水泉林攻略
清乾隆泗水泉林行宫八景考略
清乾隆泗水泉林行宫八景考略
清乾隆泗水泉林行宫八景考略:清泉林行宫图清高宗乾隆皇帝曾九次驾临泉林,并在泉林营建了行宫,行宫中的八个景点被称为行宫八景。八景是:近圣居、在川处、横云馆、红雨亭、镜澜榭、古荫堂、九曲彴、柳烟坡。行宫八景设计营建的突出特点,是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将借景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