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2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莱芜市西北部山区,属于泰山支脉,距市区30多公里。公园总面积46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96座,其中海拔700米以上的25座。西部最高点为香山,海拔918.7米,是全市海拔最高的山峰,东部最高点为大山,海拔823米。
公园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公园历经多年封育,物种资源丰富。有乔木50科200多种,形成以常绿林为主的森林近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茂密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内有分属11目、29科的鸟类170种, 7目、11科的兽类19种。林区内部小气候特征明显,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市区低5—8℃,是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公园分三个景区,分别是白龙潭景区、大舟院景区、永宁崮景区。白龙潭景区是莱芜市著名景观,自古有“八宝莱芜县,黑白二龙潭”之说。白龙潭山谷南北走向,峡谷一侧石壁直立,松柏映衬,一侧地势缓平、宽阔,林木遮蔽,游憩空间良好,自然景色秀丽。以白龙潭三潭为中心景观,以照壁山、天奇滑梯、龙潭珠串、白龙庙、观龙亭、血脖子山、青年林为辅助景观。
大舟院景区位于大山阳坡,因区内留有沿山脉曲折起伏的石院墙,形似船形,故而得名。区内山势陡峭,谷地幽深,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并有志公殿遗址、古树名木相映衬。主要景点有:大舟院门、甜水泉、松林氧吧、层林尽染、志公殿、千年银杏等。
永宁崮景区位于园区东南部,地势较平缓,境内有山岳、缓地、水库、林木、果树。永宁崮(又名小泰山)为其中心景点。园内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幽雅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文人墨客、宗教信徒、达官贵人来此游览定居,吟诗题字,留下了较多的遗迹遗址和神话故事。大舟院、志公殿、白龙庙、黑龙庙、永宁崮等古迹遗址距今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
发下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所在道场。
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佛家四大菩萨之一,另外三个菩萨是“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
九华山(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
但真正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的是实际是李白和另外三位作者做得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 ——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
另有唐代 柴夔《望九华山》“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
宋代擅长写景写物的杨万里则有“山长百里玉孱颜,百里何缘尽好山。只是县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间。”
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海拔1325米,略低于十王峰,但因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圣迹"之所在,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峰顶有地藏寺,古名天台寺,被来此佛教徒尊为"中天世界”,有"不上天台,等于没来”之说。天台峰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并可俯瞰九华街,立于峰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夜宿九华街,早起登顶天台,一路清幽,加之仙雾缥缈于山间,恍若置身三界之外。
花台,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著称,更因春季漫山花海而得名,素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之说。花台海拔1299米,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因以自然风光为主,并无寺庙分布,故而游人相对稀少,也保持了相对原始状态。云雾缭绕中上得花台,耳畔松涛阵阵,目之所及,奇峰若隐若现,恍若仙境!
传说九华山真正的佛祖是在花台呢?来过九华山,且上过天台的都知道,从凤凰松(中闵园)沿线上行至天台峰途中,右手边有一自然景观叫“仙人打鼓”。再上行,依次为“古拜经台”(就是金地藏当年拜读《华严经》的地方)、“蜡烛峰”至“地藏王大脚印”[脚尖朝向花台方向,这是地藏王当年叩拜花台佛祖时留下的,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金乔觉(后来的地藏王菩萨)就知道花台有大佛显现,是九华山最灵气的地方,所以他才上花台中峰向闵公“袈裟借地”。如果按照这些自然现象所呈现出的方位来排列,它就是一座天然的庙宇殿堂,加上花台的“天然睡佛”,这座殿堂敬奉的就是花台佛祖和地藏王菩萨。这就是九华山的神秘,和花台的灵气所在。 花台因花而得名,而鲜花供佛才是古人把这里取名花台的真正含意。
天然睡佛
天然睡佛
天然睡佛
驴友喜欢走得另一条路:一条近千年风雨并保存完好的唐代遗留下来的石台阶古道,过去香客(徽-青)朝山拜佛,通往华东一绝——九华山白沙岭的石台阶古道就在这里,权且就将这一地貌叫做九华白沙岭古道了。
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九华山的水:
九华山的“怪石嶙峋”:九华山的山体以花岗岩石为主体。地质变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观
九华山的冬季更为漂亮更别具风格尤其以雾淞为主要特色。
九华山的云海雾海更是出现在多首诗词中:
如“晓雾斜飞入槛烟。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烟壁曾行处,青云路不通。”、“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从1995年缘起动意建造大愿佛圣像,1998年批准立项,1999年9月9日破土动工,2002年规划延伸扩大,历时17年,终于在2012年7月以庄严神圣的姿态,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这尊宏伟壮观的铜像,是九华山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万年之计,是中国宗教艺术的一大创举。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是一座专为弘扬地藏菩萨大愿文化建设的主题公园。共有4个单元,分别是:“向往地藏”、“亲近地藏”、“赞颂地藏”、“朝礼地藏”。
大愿文化园建在九华山麓的柯村,无论从她的外延还是内涵,都离不开九华山,与九华山一山相依,一脉相承。
美丽而又神奇的九华山,她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灵山圣境,莲花佛国”之美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美称,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蜚声于四海内外。
在九华山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两个人物非常值得一提,一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另一位就是以地藏菩萨应化身降世于中国九华山的金地藏。
九华山,旧称“九子山”,唐天宝八年(749年),也就是1200多年前,大诗人李白游历九子山时,见“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从此以后,“九子山”就改名为“九华山”。一字千金,万古流芳。
唐开元7年(719年),距今大约1290多年间,24岁的新罗国王族近亲金乔觉,带着神犬“谛听”,航海来到中国,他几经辗转,最后卓锡九华。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圆寂,三年后,“肢体柔软,骨节有声,颜貌如生,诵称肉身。”山上僧众将他看作是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法号地藏,故称为“金地藏”。从此以后,九华山便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香火绵延,千载不绝。
从“九华山大愿文化园”这个名称上,不难看出,九华山是集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于一身,其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指的就是地藏菩萨大愿文化。
“大愿文化”,指的就是“地藏文化”,体现的是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就是集中展示九华山地藏文化的重要国际性佛教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