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旧址是比较早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坐落在东单三条。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是协和的研究生院,一部分开放成协和医院的西门。
建筑的体量很大。非常有特点。逛王府井或者来协和医院办事可以顺路一看。
景点位置
北京东城区帅府园胡同
姜星,市政协委员,现任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万里江茶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市工商联执委、市茶叶学会副会长。
作为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市政协“双岗双责双作为”活动要求,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省、市政协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深入调研,先后提交了《关于崂山茶产业发展案》《关于加快实施崂山茶品牌和质量标准化战略案 》《关于推广崂山茶种植水肥一体化与绿色防控技术案 》等多件提案,为我市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建言献策,受到提案承办部门的充分肯定。
作为青岛崂山知名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坚持“做好人种好茶”的原则,把提高茶叶品质作为万里江茶业不懈的追求。
一是从土壤治理入手,采用台湾盛之丰生物有机肥料,结合先进的物理防虫技术,从源头抓起,确保茶叶鲜叶的安全性。
二是对茶园实施物联网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土壤水分变化和茶叶生长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对茶园进行喷淋、施肥,为茶树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为确保采收高品质茶叶原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适合北方地区栽种的十几个茶树良种。
四是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青岛农业科学院和青岛大学的专家学者,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制作中,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五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并推行炒茶师跟踪管理茶叶基地工作模式。
另外,成立北方茶叶研究所,以“立足青岛,服务北方”为服务宗旨,为青岛市及整个北方茶区茶农提供技术咨询,帮助茶农做好引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切实推行无公害管理模式。多年来带领着研究所人员无偿为周边茶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联合大专院校、农业大学开展各种茶叶技术栽培等教育培训指导活动600多次,发放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材料10万多份,服务北方茶农达9000多户,北方茶企业50余家,有效地推动了北方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崂山茶产业中的领头羊。“万里江”牌崂山茶曾连续三届获“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山东省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是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唯一指定用茶、山东省名牌产品,我国北方茶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获得者。参与编写的崂山绿茶国家标准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姜星本人荣获崂山区“工人先锋”称号、“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乡村之星等称号”。
知青小镇,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是金台区重点文旅项目,也是陕西首家以“公社映迹”为主题的美丽乡村项目。
这里以玉池村独有的红色文化遗迹为背景,精心打造重现“知青小镇”“知青窑洞”“知青农场”“公社大食堂”“大寨田”等诸多历史感浓重的特色旅游景点。
宝鸡作协李广汉主席(左二)就是当年知青中的一名,来到这里,李老师感触颇多。
六七十年代的大中国,有这样的一群青年,他们的名字叫知青,豆蔻年华的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一起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汗水和青春。
他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青春和追求,岁月和生命,希望和憧憬,欢乐和眼泪,苦难和艰辛,汗水和鲜血,光荣与梦想,伴随着成长。
知青窑洞。有多少睡梦中的呓语,诉说着曾经的梦想。
曾经有过的辉煌,曾经有过的苦难,都化成了笑容和泪水,构成了知青生命的底色。知青小镇建设特色,以知青时代农村的土木结构,再结合村民民居而成。
李广汉老师感言:
作为一名曾经的知青,这里的情景让我恍惚。那段历史对我来说,可贵就在于让我知道了乡村,知道了农民,也就等于知道了中国。玉池村营造的”知青公社”无疑是为了让历史为当下服务,让人们在这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中,记住过去。
李涛老师感言:
我是很关注金台区各方面动态的,因为有很多文朋诗文活跃在金台区,还有一位出色的作家在区政协任职。有这位作家穿针引线,协调安排,我们才来到这金河知青小镇。
玉池知青小镇我已来过多次,每次都见新气象,每次都有新发现。我曾经在他们的题词簿上留言:“玉池玉池,堪比瑶池。”现在看来,玉池瑶池,天上人间,交相辉映,同为大千世界胜境仙境!
牛升培老师感言:
玉池知青小镇为作家们提供了跨越历史的丰富素材,期待宝鸡的作家们不负众望,以接地气的扛鼎之作,让广大读者真正了解新时代的农民、农村;让广大群众在这个特色乡村旅游中,回味历史过往,感悟时代变迁。
严晓霞老师感言:
丁酉鸡年,因为扶贫,有幸走进美丽的紫草塬,无论寒暑,整日奔波在自己帮扶的金河镇的三个村子。父老乡亲们告诉我,这里曾是紫色的花海。从暮春到孟夏,麦田绿浪翻滚,草木萌发新叶,紫草塬上花影绰绰,但扶贫路上总是行色匆匆、不舍昼夜,山村美景虽如画,无心驻足观望,一直心存期待:静美的小山村早日脱贫,华丽转身。
如今,梦已成真。从永利、陵辉到玉池,从紫草塬、陵塬到金陵河两岸,扶贫之花处处盛开,幸福之果四季飘香。赏花的人们来了,采摘果子的人们来了,能人大户回来了,富裕之后的村庄有了人气,有了生机,是幸福家园应有的样子。
狄江平老师感言:
在知青小镇,看到一幅幅主题鲜明的时代烙印,五味杂陈。每一段历史,都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有许多的凌乱不堪,甚至惨痛代价,人们常常愿意留住美好记忆,是为珍惜当下生活,期待阳光灿烂的明天,而绝不是回到过去。
史凤梅老师感言:
原来生命越来越简单,越走越轻。就像我时常深居简出时对小镇有一种特有的情愫。那里不惊不扰,总有着生活的另一面,日子清简,光阴散淡。离群索居一般朝看云起,晚沐清风。这是小镇别与他处的另一种宁静。这些年行隐于世,是人至中年时的另一种彻悟。小镇无关大小也无关明暗,只宁静,平和就好。在知青小镇又是另一番情怀。芳华易逝,在知青小镇似乎能寻到一些记忆…这尘世边缘的一隅也总有让我抒怀和向往的时刻。
董建新老师感言:
遥想当年遵号令,上山锻炼驻乡村。
一腔热血献革命,十载茧痕励赤心。
农具悬墙存历史,像章生锈忆风云。
金河不改前行势,疫过春归草木新。
常红梅老师感言:
看到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好激动。扶贫花开,必结硕果,而眼前,已是万分喜人。为大美金台点赞!为家乡金河点赞!有文友们的妙笔生花,相信这些“文字的翅膀”会驮起家乡的美丽飞向更远的远方,向世界讲述一个村庄的“蝶变”。
楚秀月老师感言:
就像我一直存在的大学梦想,我一度渴望自己能成为当年知青中的一员,我无数次在心里虚构着自己的知青生活。之所以会有此想法,仅仅只是为了体验活着的多种方式,不论悲喜,不论成败。但我知道,这一页永远翻过去了,更希望这一切不再重新来过。
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范宗科老师向知青小镇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人生驿站,青春记忆”。
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带着我们穿越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夕阳西下,漫步其间,听一首老歌,喝一壶老酒,曾经只是听到过的故事变得生动而具体,你我他,就成了当年的那个热血青年。(照片来源于采风团的各位老师及网络,少量文字来自于网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