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咸丰白术

2023-10-20    787 浏览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特产。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