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黄陂脉地湾萝卜

2023-10-26    1217 浏览

黄陂脉地湾萝卜

脉地湾萝卜早在明朝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萝卜在历史上又称莱菔、芦菔、温菘、土酥,肉质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帮助消化、清凉止咳、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等作用,其根、叶、种子均可作药用,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是中国园艺史上重要的大众蔬菜。 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华中地区蔬菜优势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的萝卜种植历史。据黄陂县志记载,黄陂脉地湾萝卜是黄陂著名特产之一,远在元代末年就形成独特产品。民间传说明中期孝宗皇帝朱佑樘生母怀孕时被奸人下药,导致他先天元气不畅,身体很差,太医开药要常用人参顺气,孝宗皇帝曰皆是民脂民膏,不忍食,坚拒之。后来,封到湖北的兴王朱佑杬进献了有“土人参”之称的黄陂脉地湾萝卜,孝宗皇帝食用后元气顺畅,身体大好。此后,孝宗皇帝驱逐奸佞、任用贤臣、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兴王朱佑杬去世后大臣们感其献宝的功劳定下谥号为献,是为兴献王。后来黄陂脉地湾萝卜就成为宫廷贡品。明崇祯初年,吏部左侍郎徐光启来方家潭考察蔬菜种植时,曾参观过此处的萝卜种植。清代,随着湾东不远方家潭古镇商贸经济的发展和黄陂脉地湾萝卜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比如康熙年间的大学士李光地就喜欢吃生萝卜,而其好友周培公是湖北人,送给他黄陂脉地湾萝卜后,李光地大喜,时常“冬夜秉烛摊书,断生萝卜满置大盂,每精诣深思时,辄停笔尝之,尽盂乃寝。”咸丰同治年间,有人在镇西河边专门租出近半亩大的一块空地,用于腊月时买卖黄陂脉地湾、七房湾等周边村湾的萝卜,黄陂脉地湾等湾的萝卜销往汉口等地后,部分又转销到外地外省。时在汉口听一些街巷有“黄陂脉地湾来的萝卜上了街,汉口的药铺无买卖”等夸张之说。黄陂北乡也有“塔耳岗的柿饼张家冲的枣,黄陂脉地湾的萝卜俏如宝”等赞誉。清末徐珂编著《稗类钞》时,卷一百一十七中写到:“黄陂所产萝卜,为全国第一,至冬,其心愈坚。”其中黄陂所产萝卜即为黄陂脉地湾萝卜,可见当时黄陂脉地湾萝卜十分走俏。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陂脉地湾萝卜已发展成为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农业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因其产品表皮光洁,汁多味甜、口感好、味道鲜,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且闻名省内外,当地百姓常在劳苦耕作之余,生食萝卜解渴,其味赛过鸭梨。农家亦常以之辅于猪肉,盛于瓦罐,置于灶中,文火煨汤,汤汁香中带甜,余香满口,享有“登盘香脆、风味冠蔬”的美誉。

而据黄陂县志记载,脉地湾萝卜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较其他萝卜充足得多。即使是在今天的黄陂,要吃上这种萝卜也得找上点关系,因为它除了供应少数餐馆,就只销往周边乡镇的少数单位。

黄陂区长岭工商所所长李峰介绍,脉地湾萝卜产自长岭街道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目前种植面积50亩,年产量15万公斤。奇特的是,这种萝卜不论外形和口味,都和一般萝卜差别较大,被当地人当作蔬菜中的贵族,价格是一般萝卜的数倍。2006年以前,这种萝卜都由农民自发零散销售,市场很小。

由于这种萝卜每年9月下种,11月收获,记者昨日未见到货真价实的脉地湾萝卜。从村民提供的照片看,其个头约拳头大,长得溜圆,颜色为象牙白。

地域范围

黄陂脉地湾萝卜产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所辖的七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及虎桥村种植区。地域范围:种植区域位于黄陂区西北部,地跨东经114°25′~114°29′、北纬31°10′~31°12′之间,地域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200公顷,年产量54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黄陂脉地湾萝卜叶色淡绿,板叶,叶丛半直立,株高36cm~44cm、叶长33cm~36cm、叶宽6.8cm~10.0cm,开展度30cm~34cm,叶片数8片~11片。肉质根1/5左右露出土表,肉质根白色、略带青头,表皮光洁,须根少,颈部细,下部粗,底平,主根细长,纵剖面似芭蕉扇形,根长8.5cm~11.0cm、横径5.5cm~7.0cm,单根重150g~200g。2、内在品质指标:黄陂脉地湾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3.5%,可溶性糖≥1.2%,维生素C≥140.0mg/kg等。3、安全要求:黄陂脉地湾萝卜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黄陂脉地湾萝卜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