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是用西红柿在炭火上烧熟,去皮,然后与葱、蒜、芜荽、香蓼草、野花椒、剁碎的小米椒、盐拌和而成。通常喃咪与一些煎炸的食品共吃,如果再加上一种当地产的酸果,借那种植物的酸味就更加可口了。
传说,它是由一对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首先制作的。老两口居住的寨子叫“曼炸”,承担着为封建领主烹饪食品的劳役。有一年过年时节,领主的管家突发奇想,下令曼炸寨的每位住户做一道美食送进领主司署,让参加“赶摆”(即娱乐性1)的头人品尝。于是,有的住户做剁生,有的做烤肉,有的做年糕,有的煎竹蛹,有的蒸鱼卵……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这一对孤独老人别说鸡鸭鱼肉,就是时鲜小菜也拿不出来,他们的菜园子里仅有几株已经抽薹开花的青菜。为了应付差事,两位老人只好把几株留种的青菜砍来,洗净剁细,煮熬成菜汤。为把又老又硬的菜茎煮烂,老人不断加柴旺火,添水加汤,熬煮了整整一宿。至次日清晨,土锅里的菜汤已熬成膏。他们一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细心地剔去没有煮烂的菜渣,在菜膏里加入食盐、蒜泥、辣椒和芫荽等调料,拌匀,然后拿了几碗送进领主司署。
这些绿汪汪的东西,达官贵人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一上桌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管家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不同一般,便请领主品尝。领主一尝,便连声称赞。其他1一听也都争先品尝,凡尝到过这道菜的人,个个啧啧称奇。大家都问领主厨师:这菜叫什么名?用什么原料做的?厨师也是头次见到这道菜,于是便跑去找到两位老人,询问做菜的方法。老人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并请他给这道菜取个名。厨师给这道菜取名“喃咪帕”,并找来一些鱼腥草、生萝卜让领主等人蘸着喃咪帕吃。从那以后,喃咪帕便在西双版纳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食用的家常菜。
现在,西双版纳境内流行的喃咪除喃咪帕外,还有“喃咪麻克满”(番茄酱)、“喃咪阿”(芝麻酱)、“喃咪托领”(花生酱)、“喃咪麻个”(橄榄青果酱)、“喃咪巴”(鱼酱)、“喃咪布哈”(螃蟹酱)、“喃咪糯”(酸笋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