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盐津蚕桑

2023-12-22    1391 浏览

盐津蚕桑

    昭通市蚕桑生产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据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670年前后,朱提杜宇(今昭通人)创建蜀国时期,就教民发展蚕桑生产。清时,黄土瀛、林绍年任昭通知府,推广福建栽桑养蚕的经验,对本地区蚕桑事业的发展,直到了积极的作用。民国2年(1913),大关、盐津等县,为了推广蚕桑生产,还办过蚕桑班,在城乡招收学生,教以栽桑饲蚕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1920年前后,盐津、镇雄、威信、绥江、彝良、永善等县的一些农村,蚕桑生产取得了新的进展。盐津县龙潭、滩头等乡,栽种桑树十四、五万多株,年产蚕茧万余斤。镇雄县东、南各区,农村妇女均植桑三、五株,春三月饲蚕作茧,作纺纱织带之用。威信县落亥、夏家屯、斯文铺、长官司等地,每年所产生丝,留一部分自用,蓁运往四川省销售。绥江县农村广泛栽桑,年产生丝10.5万市两,运销四川、昆明等地。1934年,永善、绥江、彝良、镇雄等4县养蚕专业户达3000多户。盐津县蚕茧加工后的生丝,曾一度远销缅甸、印度等国际市场。到1947~1949年,全地区蚕茧生产处于没落时期,年平均产量不过1万公斤上下。(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