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沁源的手工煎饼竟跟诸葛亮有关?这煎饼没白吃

2023-08-14    2616 浏览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沁源县法中乡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山东迁徙而来,经过几十年岁月积淀,这些山东人早已被沁源的本土文化熏陶,成为地道的沁源人。如今,沁源人的生活中,那张姜黄色的香脆手工煎饼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x2b5u669x037u12549l.jpg

非遗档案

名称:手工煎饼

级别:市级

类别: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传承地:沁源

传承人:郭明花

大山深处的香脆煎饼

g3q11b989jlnpzbcuq66.jpg

要领略制作煎饼的原始工艺,必须回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初秋,雨水充沛,此时的法中乡支角村进入最湿润的季节。很难想象,这个偏离主要道路的村庄还可以顽强地保留下制作手工煎饼的技艺。与乡间道路相伴的小溪潺潺流过,再加上金灿灿的谷田,不由让人心旷神怡。

来到传承人郭明花家时,已成为奶奶的郭明花垒好了土灶,搭上鏊子,这便是烙制手工煎饼的工具。郭明花告诉我们,制作煎饼的主料是小米、玉米碾成的粉,当然也可以用大豆、小麦、高粱等五谷杂粮来碾粉。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那是谷物特有的气息。制作过程中,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煎饼潮湿黏牙,有40多年经验的郭明花手艺是最棒的,火候全靠她自己拿捏。不一会,一张煎饼便新鲜出炉。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薄如纸脆如酥,待彻底放凉后,它就慢慢回软变韧。

据郭明花讲,煎饼的来由与诸葛亮有着诸多渊源。相传,诸葛亮带兵打仗,魏军突然冲杀来,将士们边战边撤。但因为魏军来得突然,灶具并未携带,待阵地稳定后,再想做饭却没有了炊具,无法做饭。苦思冥想后,诸葛亮命令士兵把指挥作战用的大铜锣(鸣金收兵用),用沙石打磨擦亮,架于火上,把面粉掺水和成面糊摊于铜锣上,做成面食供士兵食用。

尽管有简单的灶具,但想要把面糊在厚度不均匀的铜锣上烧熟却十分艰难,即使是做好的饼也难以下咽。此时,诸葛亮看见张飞正在槐树下擦拭自己的宝剑,灵感突现,便吩咐士兵用佩剑把面糊薄薄地均匀摊在铜锣上,尝试制作。不曾想面糊很快就熟了,并且还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至此,士兵们吃饭的问题才得以解决。后来,通过不断改良,诸葛亮昔日救急的产物才成为今天被大家熟知的煎饼。

杂粮 “ 点心 ”诠释生活真谛

0g72a59l08f28x916408.jpg

1pqmav5npnx56fu9gz49.jpg

郭明花在制作煎饼

煎饼的包容性很强,无论煎饼中包裹着香辣的大葱,还是口感清脆的咸菜,煎饼早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道“点心”。而对于郭明花一家来说,它还意味着“生活”。

郭明花来到沁源已有40多年,起初郭明花跟随家人来到支角村只是因为这里环境安定,没有灾荒。郭明花是一名传统的农家妇女,但她却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往往繁杂无序的家庭琐事被这位山东女子处理的井井有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一个国人特有的心绪,郭明花也不例外,每当佳节来临,她总会垒好灶台,用那娴熟的手艺来为家人制作煎饼,通过美食来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

为了维持生计,郭明花与家人吃了许多苦,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体力活已经无法再做。2004年,郭明花走出家门,背着自己做好的手工煎饼到市场经营,尽管曾百般设想,但残酷的现实还是打击到了这位质朴的人。“那时几乎没有路人买煎饼,即使一张煎饼便宜到几毛钱,来购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郭明花说。时光飞逝,今日的郭明花早已不同往日。这些年,郭明花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性子里的那份倔强,将煎饼的制作原料进一步改良,更多原料依赖沁源种植的小米等杂粮,口感与质地都比原先的山东煎饼有所提高。

2008年,沁源文化局举办文化推介会,郭明花应邀参加。在会上,郭明花做梦都没有想到,她制作的手工煎饼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备受热捧。直至今天,太岳山区子孙仍然对手工煎饼情有独钟。“每个月的阴历5号、15号、25号,9号、19号、29号这六天,我都会到附近的乡镇赶集卖煎饼,有时一天生意好的话能卖到1000元。”郭明花说。正是靠着一张小小的煎饼,郭明花全家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变。

小煎饼成就“ 大产业 ”

5062234p25cz2xqc332p.jpg

法中乡是沁源县的绿色基地之一,全境无大型工业企业及煤矿产业,这样的“圈子”使得煎饼原料格外环保。做煎饼的原料大都是优质的玉米、小米、黄豆、小麦等,因此做好的煎饼保留了玉米或者小米的色泽与清香,又含粗纤维多,健脾养胃、促进消化,是一种健康食品,加之煎饼造型圆润美观,耐久储,这样让郭明花做的煎饼非常畅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前来购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岳红利是郭明花的儿子,而立之年的岳红利早年在外打工。如今因为母亲的煎饼销量可观,岳红利便从外地返回村里,协助母亲把煎饼产业做大。岳红利在沁源县当地注册了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如今正在积极申请商标。岳红利说:“其实现在煎饼的品类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新产品,比如蔬菜煎饼、巧克力煎饼等。”

为了扩大生产能力,郭明花对院子里的闲置房屋进行改善,增加了三个鏊子,在配置上用电机作动力的“转鏊子”,生产能力与水平就增加了许多。在郭明花的心里,其实还藏着一个梦,就是让支角村更多的留守妇女参与到煎饼的产业中。郭明花说:“因为法中乡没有大型企业,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外地打工,如果将煎饼产业做大,市场做大,小山村也能变成金凤凰。”

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郭明花秉持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对于手工煎饼的传承,郭明花并不担忧。因为有稳定的市场,经济收入比较可观,目前女儿与儿媳都已经学会这门手艺。为此,郭明花十分开心,因为她知道,女儿与儿媳收获的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长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文/ 图:崔晓宇 许福勇

编辑:张晶晶

监制:赵卫祥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事先取得长治日报社的书面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与沁源的手工煎饼竟跟诸葛亮有关?这煎饼没白吃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