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史话潍坊“朝天锅”

2023-08-30    604 浏览

有朋自远方来,点名想尝尝潍坊朝天锅,可能这是除风筝外潍坊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符号了。

朝天锅据说与郑板桥有关,虽然无从考证,权作真的来听吧,在历史文化名人加持下品尝美食,也别有一番风味。据说当年郑板桥担任潍县县令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某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着鸡、猪肚、猪肠、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史话潍坊“朝天锅”史话潍坊“朝天锅”

据《潍城政协文史资料》第三辑上介绍:“设于集市,露天支锅,围一秫秸箔,名朝天锅。以锅台为桌,食者围锅而坐,吃饼卷肉(猪下货)、肉丸子、鸡蛋,用木勺喝汤,佐以疙瘩咸菜和葱白。”由于就餐时消费者参与性强,加上价位适中,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朝天锅自然深受当地市民喜爱。

据可查史料来看,虽然是否真为郑板桥所创并无实据,但是大概起源于清乾隆时期潍县大集之上还是相对靠谱的。潍县大集乃当时山东第一大集,号称有“十万之众”,人多吃饭就成了问题,朝天锅应运而生。最早的名字叫杂碎锅子,时至今日潍坊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习惯叫杂碎锅子 。由于就餐时消费者参与性强,加上价位适中,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朝天锅自然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

后来据说又是郑板桥把露天大集上的朝天锅又引入了室内,并且增加了一些其它潍坊当地的民间土菜,形成了所谓“板桥宴”。将路边小店的民间风味改造成高档宴席的主题,从而把一种乡土吃法送入了文风披沥的大雅之堂。无论真假,在民间传说中郑板桥跟朝天锅是有撇不清的关系了。

自晚清到民国,潍坊城区的门市朝天锅始终保持数十家的规模,解放前夕较有影响的有蔡风鸣在东关五道庙街开设的“鸣凤居”、胡智廷(或胡秩亭)在南下河街地瓜市开设的“朝阳居”、胡羲培在县城南门大街北段路西开设的“双盛号”。他们经营的朝天锅饼大肉多,物美价廉,曾经在潍坊� �菜帮派中独树一帜。

史话潍坊“朝天锅”史话潍坊“朝天锅”

20世纪六十年代初,潍坊有四家食堂,各开一家朝天锅,每天60斤面粉,两人擀出240张面饼,一斤面四张饼,每家食堂分配四套下货,煮熟后50多斤肉,2角钱、2两粮票一卷。每天要排队挨号,很多人只好站着吃,老人们回忆起来那段困难的历史,还是记忆犹新。

1997年12月,经潍坊市三产办和山东省贸易厅推荐(此前已获“山东名小吃”称号),十笏园宾馆带着“朝天锅”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特有的原料取材特点,广泛适用于大众消费等条件,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潍坊朝天锅“被评为山东十大经典名菜。

如今,随着商业的发展,朝天锅已遍及潍坊全市,还发展出来 “朝天宴”。 如今比较有名的店有韩邦朝天锅、鹤翔庄朝天锅、成华朝天锅等,潍坊美食街上也有几家不错的店,连五星级的富华大酒店也推出了一个“天下第一锅”,在大厅里用一口巨大的锅作为噱头来招揽顾客。但就个人体验而言,有些不知名的路边小店反而口味更加纯正,甚至大有超过那些所谓名店之感,价格还非常良心。比如坊子区郑营路上有家“鞠大刚朝天锅”,偶然食之,感觉也颇为不错(是不是应该给我付广告费,哈哈)。

作为一名吃货,一直梦想哪天在潍坊一条街能吃遍全山东的美味小吃,类似成都美食街,一条街就吃遍了全四川的经典美味,不过最近听说位于坊子赵家村的凤凰里田园小镇正在打造这样一条美食街,会把包括潍坊朝天锅在内的山东省内的各种经典特色小吃汇集到一起,让人一条街吃遍山东特色美味,想想就非常期待。

不管咋样,朝天锅已然成为了潍坊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简单、实惠、营养、亲民的特点,再若隐若现蹭点历史文化名人郑板桥的热度,也是其能生生不息流传百年的所在吧。

更多与史话潍坊“朝天锅”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