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法源寺坐落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东侧,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市区内最古老的佛教寺庙。2004年,作家李敖的一部名为《北京法源寺》的小说,让大家对清代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在法源寺内的那些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座古寺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还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呢?让我们从头说来。
法源寺
唐朝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以高句丽(今朝鲜)欺负新罗为由,率六军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在安市城遇到守军的殊死抵抗,数月无法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唐太宗被迫回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李世民为了缅怀在战争中捐躯的将士,下令在他慷慨誓师的地方修建一座寺庙,名叫“悯忠寺”。不过时隔51年后,直到武则天登基之时,悯忠寺才得以建成,它就是现在的法源寺。
法源寺
悯忠寺建成五十多年后,被范阳(幽州)节度使安禄山改名为“顺天寺”。不久后,安禄山就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改寺名为“顺天寺”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叛乱是顺乎天意的意思吧。他的部将史思明在这里建了一座净光宝塔,并立石碑歌颂安禄山。叛乱失败后,史思明投降唐朝,磨平石碑重刻,称宝塔是为唐肃宗李亨建造的。这块石碑现存于法源寺悯忠阁内,距今约1200年,是寺内最古老的石碑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碑文中的“史思明”、”范阳郡“、”大唐“等字与其他字深浅不一,就是当年被磨过的原因。
法源寺
到了唐代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在大文学家韩愈的建议下,发起了一场波及全国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这场法难中,毁坏寺庙44600座,强迫僧尼还俗260500人。幽燕八州中,唯有一座寺庙躲过了这场浩劫,它就是悯忠寺。但37年后,悯忠寺却被一场大火完全毁灭了。公元892年,新任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决定在这一片瓦砾废墟上重建悯忠寺。重建时在废墟中发现了一颗舍利子,于是李匡威决定在此增建一座高三层的观音阁,阁内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阁前供奉舍利子。从此”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就成为当时幽州城里口耳相传的流行语了。
法源寺
但李匡威所建的悯忠寺在一百多年后,就在一次大地震中再次成为一片瓦砾。此后一位名叫善治的和尚,用他一生的时间,把募捐来的钱物用于修建悯忠寺。大约用时50年,到1098年才将整个悯忠寺建筑群建设完毕。
法源寺
北宋末年,金国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两国。靖康二年(1127年),金主完颜亮把两国的皇帝一同囚禁于悯忠寺中。将两个亡国的皇帝囚禁于一座缅怀忠义之士的地方,这可能是完颜亮的故意所为。1156年6月,在一场马球比赛中,金主完颜亮命这两个废帝参加比赛。结果文弱的宋帝赵桓跌下战马,被马蹄践踏而死。81岁高龄的辽帝耶律延禧企图逃跑,被乱箭射死。
南宋诗人谢枋得在南宋灭亡后,不愿效忠元朝,被朝廷软禁于悯忠寺。谢枋得看到墙壁上所刻的《曹娥传》,被曹娥舍身成仁的精神所感染,于是绝食而死。
法源寺
法源寺目前的格局基本上是明朝的相瑢和尚说服司礼大太监宋文毅出资重修悯忠寺后形成的,寺庙的重修经过都被寺内的石碑如实的记录下来。明英宗曾将一部大藏经赐给寺院,并将寺名改为”崇福寺“。到了清雍正皇帝时期,皇家出资修缮崇福寺,并改名为”法源寺“。清乾隆皇帝再次出资修缮法源寺,并亲临寺庙题写匾额”法海真源“,目前仍悬挂于大雄宝殿之中。
法源寺
到了清朝末年,法源寺和戊戌变法中的多个人物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就像李敖在那部小说《北京法源寺》中所写的一样,法源寺在它的历史记录中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纵观法源寺这一千多年的沧桑演变,让我们在游历法源寺时,又多了一种情感,多了一份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慨叹!
本文由天涯色影人原创,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