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珍贵|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张良庙是这样

2023-12-05    2384 浏览

79x0ow6denohy0l8zbnq.jpg

(图为恩斯特·伯施曼)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 年至 1909 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 14 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 8000 张照片、2500 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中国祠堂》《塔》《普陀山》等作品。

tpizc4513qvg7zfm3ttk.jpg

本文摘自恩斯特·伯施曼所著——《中国祠堂》, 恩斯特·伯施曼早梁思成、林徽因20年,是全面考察记录中国古建筑第一人,此书是 研究中国祠堂建筑开山之作,书内由250余幅百年前祠堂珍贵照片、测绘草图,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ggq1h30z1v4t9i7e765c.jpg

位于紫柏山的庙台子

张良庙紧紧依靠着周边环境,却又不受其束缚。让山丘成为张良庙内涵的一部分,体现了张良庙不仅在外观上与自然相融合,在思想内涵上也与自然相通。同时,每处建筑仍然遵循着中国建筑艺术严谨的规则。

4q529kt3w620dwd2g089.jpg

牌楼,庙台子的入口

牌楼坚实高大,是祠堂的第一道入口。从整体看,牌楼庄严肃穆,雄浑稳重。但细看其顶部,又别有一番灵动、浪漫的韵味。整个牌楼浑然一体,中央开间的高度高于左右两侧的开间。正中设置的拱形门是进出的通道,左右开间各虚设一扇窗户,窗上用烧制的陶土拼接成秀丽的图案,纹路变化多端,像提花地毯一样细腻丰富,使左右开间风格活泼,毫无沉闷之感。中央开间的横枋上有一块牌匾,牌匾位置垂直居中,落于左右开间窗户的拱形窗檐之上。这块入口正上方的牌匾上题有祠堂的名字:

汉张留侯祠

wo183ryn6kw72b44r18o.jpg

庙台子大山门内景

大山门是祠堂建筑群真正的入口,进入大山门即来到1号主庭。

3awj5x4feh1b7mrv81f8.jpg

庙台子 1 号主庭,左边为二山门,中间是供奉灵官与财神的亭子,右边为鼓楼

2号主庭的前殿,也就是二山门的后面,有一座小前庭,正对山门的是拜殿,然后是留侯殿。拜殿是留侯大殿前面的神殿。

0a11v8wey4z9lmt9slr2.jpg

拜殿

6dvo53je8787056lg1do.jpg

留侯殿

留侯殿旁边的小门直通一条小径。这条小径延伸到远处,与一条向上的台阶相连。张良庙最引人入胜之处是靠近西北道路的花园,这里有供各级官员休息的房屋,还有记录张良事迹的石碑。

7ed9r261jggk46odt7f6.jpg

花园内的拱桥和鱼池

7b0my4zby07ng0w9ys89.jpg

花园内的鱼池、松柏和小径

这座花园也是通向位于山崖顶端最重要的殿宇的必经之路。上山沿途有许多用石头或木头建成的小型殿宇,构造不一,有六角屋顶、四角屋顶、圆顶,用砖瓦或稻草遮盖。沿路向上走经过斜坡,登上陡峭的层层石阶,终于到达山顶上的空地,这里就是神人黄石公为张良授书之地。为了纪念此事,这座两层高的殿宇取名为“授书楼”。

7f9k844yhu6p98v9xu34.jpg

从花园望向小丘上的授书楼:草亭(左上)、 授书楼(右上)、拜石亭(授书楼正下)和石亭(拜石亭右)

庙中随处可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所题的诗作,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刻在木头或者石碑上。这些文人利用在此停留的间歇创作诗歌,并将诗歌写成字体俊秀的 书法,赠予寺庙作为纪念。他们往往会亲自或者请人将自己的诗刻在石头上,他们给庙里捐香火钱的事迹也会被刻在石头上。正如中国人自己所说,现在这里的这些作品与其他著名祠庙内的诗词一样内涵丰富。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这些古代英雄的崇高地位,也证明了他们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更展现了中国人渊博的知识和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艺术。

5086707r2857e9nm5kdk.jpg

花园内客房的露台。草亭(左上)、拜石亭(中)和客房(右)

16hs5g3t6q8lzs0uzix0.jpg

授书楼所在小丘的石阶

来源:张良庙

编辑:张 露

责编:尚小靖

审核:王 勇

更多与珍贵|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张良庙是这样相关的信息...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