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德风堂于右任题赠“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书作拙考

2023-12-09    2172 浏览

作者鲁光宏

今年元月初,笔者收到上海某拍卖公司寄来的拍卖图录,发现拍品中有一幅于右任题赠“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的书作(尺寸103cm×49cm),这幅书作书写的内容为:池馆山中旧,风光画里新。涧松同雨露,江草自冬春。犬吠当林坞,花明隔水滨。遥望秦姓者,莫是武陵人?题识:边华亭诗。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于右任。钤印:右任(朱文),鸳鸯七志斋(朱文)〈见图一〉。

zu67ohyg7s3736lgzt2x.jpg

图一

于右任这幅书作出自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边贡的五律《池馆》诗作。边贡(1476-1532年),祖籍淮阴,后迁历城(今山东济南)。因家居华泉附近,故自号华泉子。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七人被称为“明前七子”。写下了大量山水诗作,而且时出新意,其中有不少清新隽永之作。于右任所书的这幅题赠“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的《池馆》五律诗文,便是其代表诗作之一。关于《池馆》这首五律诗文的意思笔者特意请教了著名诗人、作家马林帆老师,马林帆老师释译如下:“这处坐落在山水池旁的馆舍,古色古香的,想必已有不少岁月的了。可自其窗口向四周望去,山中的那一派美妙迷人的风光,却依然会水墨丹青般扑面而来,新鲜俊美,让人久看不厌!每有雨露洒下,那潺湲不倦的涧溪,便立即会发出琴弦般悦耳的声音,其旁伟岸的青松,也会一如换上一袭晶晶闪耀的礼服的壮汉那样引人神往!而不远处江流两岸的芳草,也以自己或绿或黄迅捷变幻的色彩,报告着季节擅递的神奇与多姿多彩。忽地里溅起几声狗叫,自绿树掩映着的码头传来,似乎有意要打破久久统治着这大山的静谧一般。此刻,开的正值热闹繁盛的山花,却如一条逶迤缤纷的彩带,将江边水畔装点得异常明丽浪漫!这一切,岂不让人很容易地想起来陶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仙境来。想想看,这山中秦姓的百姓们,他们啊,莫不就是当年武陵人的后裔?”

6jlan993ry86772h924l.jpg

图二

于右任这幅行楷书作以雄强坚实的魏体筑基,并明显的表现出试图融帖(隶篆草)于其中。这幅书作落款未写纪年,尤其是落款中“任”〈见图二〉字的写法在既往书作中也所见到无几,笔者随机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刘自椟、钟明善先生等人担任编委三秦出版社出版1990年11月发行的《于右任先生书法》一书的第十四页发现于右任题赠“伯敏贤甥法家正之”的行楷轴、第十八页于右任题赠“心之老弟法家正”的行楷轴两幅书作均带有纪年的落款:“十九年一月一日,于右任”,笔者对比三幅作品的书体、书风、落款等特点,尤其是“任”字的写法,以及参考戈思明主编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2011年12月出版发行的《千古一草圣·于右任书法展》第221页“于右任先生纪年作品署款”,初步对比判断即将上拍的这幅于右任书作应为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前后的书作。另外使笔者惊喜的还有这幅书作的引首钤有难得一见的“鸳鸯七志斋”朱文印章(图三)。众所周知,“鸳鸯七志斋”是于右任1924年在在胡景翼、张伯英(钫)将军斡旋协助下从洛阳古董商手中买下正受日籍商贩觊觎的一批墓志碑石,包括汉、晋、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墓志石一百六十多块,其中有七对北魏时期的夫妻合葬墓志,逐将书斋号“独树斋”更名为“鸳鸯七志斋”,请吴昌硕先生刻此斋名,在于右任传世的书作中钤有“鸳鸯七志斋”的并不多见,即将上拍的这幅引首钤有于右任钟爱的“鸳鸯七志斋”印章的书作更显得弥足珍贵!笔者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于右任在《池馆》诗后所注“边华亭诗”,显然是将边贡字号“华泉”误写成“华亭”了,笔者思忖这一笔误的缘由也许与于右任在忆写这幅书作的过程中临近收笔脑海里想着上款人“兰亭老先生”的“亭”字不无关系吧。但白璧无瑕,无碍大作光辉。这么一幅可遇不可求的书作怎不使喜爱于字收藏的笔者怦然心动。

p0083112n8i74tb4544z.jpg

图三

笔者再仔细研究这幅即将上拍的于右任书作,拍卖公司在图录中对上款人如下介绍:“兰亭老先生即高兰亭(1895-1958年)泾阳名流绅仕,供职于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与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过从甚密,1937年返回原籍,出任泾干中学校长,尽心办学,使泾干中学成为渭北名县学子向往之地,来县求学者络绎不绝,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也得到社会公认。”于右任祖籍泾阳县云阳镇斗口于村,笔者也致电现任泾干中学书记戴海祎老师进一步了解到:“高兰亭为泾阳县王桥镇陈家沟人,幼时入私塾,后在西安上学,1919年考入北平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回县,任教于县城单级师范学校。后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岳维峻部,任南路军教导员2年。1930年任江西省万安县公安局局长,随后供职于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1937年南京沦陷前,国民政府“减员迁都”,高兰亭被裁减返乡闲居时,泾干中学因经费不继,行将停办,被各方推出任校长。”了解高兰亭的这些基本简历后,笔者心生疑惑,根据于右任这幅书作的书体、书风、落款等特点初判为民国十九年(1930年)前后所书,高兰亭其时年龄只有36岁,时任江西省万安县公安局局长,而于右任此时已52岁,于右任1931年2月2日就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高尽管后来也供职于监察院,即就是于右任题赠高兰亭书作,笔者认为于右任断然不会为小已16岁的年轻人用“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这样的称谓题赠书作!是拍卖公司在考证上款人的资料时仓促而就还是这幅书作存在真伪问题?

事不宜迟,笔者马上联系上海书画界的师友将这幅书作的详细图片发了过来,再仔细研究判断,同时也转发给正在出差途中的祁硕森老师(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于右任研究》执行主编)辨识,祁老师回复也认为是真迹。时间紧迫,笔者于拍卖前一日急赴上海调取原作。当笔者展开于次日即将上拍的这幅书作时,一下子被这幅书作给吸引住了。整幅书作气韵流畅,字体圆逸端正,雍容大度,是于右任二十年代受“张玄墓志”的影响,字体由纵势改为方正端庄,如《蒋母王太夫人事略》及《秋先烈纪念碑》等,横书起笔偶用勺型,收尾用雁尾,线条肥厚,结体宽博,写的松活自然。再对这幅书作的书体、结字、墨色、纸张、印章、裱工等进一步辨识,笔者认为是于右任书写的真迹。在拍卖现场笔者又巧遇同样前来有意竞拍这幅书作的乔建老师及藏友徐总,藏友徐总知我是专程为了这幅书作前来上海,也就放弃了参与竞拍的念头,在拍卖过程中经过几轮叫价应价,志在必得的笔者如愿竞得这幅书作,行文至此,特向徐总道一声:谢谢!

回陕后,笔者请田卫华(《于右任研究》顾问)、祁硕森两位老师分别就这幅书作再上手辨识一番,两位老师看后都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是于右任先生精力充沛时期的一幅佳作!尽管如此,但上款上“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这一疑问始终围绕在我的脑际;上款人“兰亭老先生”到底是谁呢?

当笔者和田卫华老师聊起这个疑问时,田老师告诉笔者,在他的印象中齐白石早年字号为“兰亭”,我随即上网查询齐白石大师的资料: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汤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白石,白石山翁,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于右任这幅书作,当年莫不是题赠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田卫华老师鼓励笔者认真考证一下于右任与上款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时间结点和两人这个时期交往的详实资料。次日,田老师特意给笔者送来一本戴山青主编、北京荣宝斋1991年5月出版发行的《齐白石印影》。这本书中250页收录有两方齐白石篆刻的朱文字号印章:兰亭<见图四>,该书的第10页收录有齐白石为于右任篆刻的一朱、一白两方【于】字印章<见图五>、第37页同时也收录有一方齐白石为于右任篆刻的朱文:[右任]印章。<见图六>,于右任这幅书作果真是题赠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吗?

39164927cks5p333u6bp.jpg

图四

2pu945xg46o84apx88gw.jpg

图五

iqj1vyq0kbx4750omk0l.jpg

图六

笔者带着疑问继续查阅有关于右任与齐白石交往的相关资料,两位大师交往甚密的史实逐渐清晰呈现:齐白石四十多岁时已经在湘潭地区小有名气,他陆续收到一些地方政要以及军界长官的画作邀请。齐白石一方面为生计着想,同时也为艺术考虑,决计行万里路开阔眼界胸襟。1902年至1909年这段时间他五出五归,赴陕西、北平、江西、两广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交流各界名流,这些人成为齐白石艺术赞助人,其中包括廉兵备道郭葆生,广西提学史汪颂年,还有刚刚从日本回国的蔡锷,以及革命党人黄兴。齐白石为这些人画画或者充当代笔,也教他们的妻妾子女画画,这些人有用名贵笔墨纸砚酬谢的,齐白石收获颇多,1906年齐白石归家,因为典住的房屋已经到期,他便在余霞岭脚下的茹家冲买了一所旧房,自己画了图样稍作翻盖,修葺一新,取名“寄萍堂”,堂内别造一室,将远游所得八方名贵砚台置于其中,取名“八砚楼”,记载自己远游生活。后来齐白石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幽居生活,他把自己出游所得画稿整理成一幅长卷。(齐白石年谱中记载:1910年(清宣统二年)寅戌48岁。将远游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又为胡廉石画《石门二十四景图》,笔者注。)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于右任为其题写“借山吟馆图”,语义双关,一则对应齐白石斋号“借山馆”,二则暗指画中景致都是出游借至他山。(摘自:《齐白石的斋馆号》作者马明宸系北京画院学术部研究员)。

1919年齐白石在北京定居,他的交游重心开始转向京城文化界,这才遇到了陈师曾、梅兰芳、徐悲鸿等一批新朋友。与这批人的交游把齐白石的艺术与画名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齐白石接触的人物除了这些文艺界的好友之外也不乏一些政界人物,他们大都是一些跻身于文化界又有雅好的政要,像“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他与齐白石有书画往还。还有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与齐白石的书画交游更多,他为齐白石的画集诗文集题名,上世纪40年代还多次为齐题写铭文,多达五、六幅,不厌其烦,有败字也不弃,请齐白石自己选用,由此可见二人交情之深。(摘自:《齐白石与晚清民国政界人物的交游》,作者马明宸系北京画院学术部研究员。)

关于于右任为齐白石题写碑文也有如下记述:“······1946年11月11日一则北平《世界日报》上报道:1934年于右任为齐白石题墓碑一方,文为:‘齐白石先生之墓’;1946年,齐白石再请于右任题碑一方,唯请将碑文改为‘湘潭齐白石墓’”。(来源:《人民政协报》2015年1月29日《于右任两题齐白石墓碑》。)

齐白石年谱记载:

1929年(民国十八年)乙已67岁

年初,徐悲鸿辞职南返,后不断与齐白石有诗画书信往来。

4月,齐白石《山水》参加南京政府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

笔者在《民国时期三次全国美展徐州籍艺术家参展综述》一文中看到。

1929年4月10日至30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部长蒋梦麟)主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国货路新普育堂举行。

由于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时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为体现“大一统”的泱泱大国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党国要员都乐于“共襄盛举”,以纪念盛事。

据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教育部卷宗”资料显示,蒋介石、林森、冯玉祥、于右任、孙科、宋子文等党国要员都受聘担任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名誉评判委员”。蔡元培、杨杏佛被聘为名誉会长和名誉副会长,足见当局对这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重视。

以上获取的这些史实使笔者相信两位大师之谊亦久且深。就在笔者深究考证之时,藏友于恩华向笔者提供了一份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系教授林进忠撰写的《于右任书法作品的相关考察》,这篇论文的第三部分在论述于右任《所见用印的编号录记考察》章节就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齐白石印影》一书中第10页、11页有关齐白石为于右任篆刻的三方印章有以下总结论述:“白文<于>、朱文<右任>、朱文<于>共三印,收录在齐白石自题《白石印草》中,齐氏自序云‘皆七十衰翁以朱砂泥亲手拓存’者,为‘庚午、辛未二年所刻印’,可知是民国十九、二十年(1930年、1931年)齐白石六十七、六十八岁(根据齐白石年谱记载推算其时年龄应为六十八、六十九岁,笔者注。)时所刻制的,当时于右任主要游踪往来陕西、南京,另外,于右任曾为齐氏的钤拓本印谱题写《白石山翁印存》,未纪年月,现存重庆市图书馆。”上述资料的出现,使笔者一下豁然明朗:齐白石大师字号兰亭,长右老16岁,齐白石大师在1930年时为于右任篆刻了三方印章,此年齐白石68岁,右老52岁,且两人神交已有近二十载矣,笔者完全相信于右任会书写《池馆》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书作并以“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这样恭敬的尊称来馈赠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笔者个人窃以为这件于右任题赠“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的书作正是于右任在1930年前后馈赠齐白石大师的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笔者在整理本文的过程中得到了马林帆、戴海祎、田卫华、祁硕森、乔建、于恩华等众多师友无私的帮助与鼓励,特再次致谢!由于笔者学识疏浅,文中难免有疏露不尽之处,此为笔者孔见,请识者明察,未知抛砖能否引岀玉来?

2016年2月10日于德风堂

参考文献资料:

1.刘自椟、钟明善等人主编三秦出版社《于右任先生书法》1990年11月三秦出版社;

2.戈思明主编《千古一草圣·于右任书法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2011年12月出版发行;

3.钟明善主编《于右任书法全集·卷三十六年谱》文物出版社2014年9月;

4.戴山青主编《齐白石印影》北京荣宝斋1991年5月;

5.马明宸撰《齐白石的斋馆号》;

6.马明宸撰《齐白石与晚清民国政要人物的交游》;

7.王治科撰《民国时期三次全国美展徐州籍艺术家参展综述》

8.林进忠撰《于右任书法作品的相关参考》。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理事。

陕西省民间艺术收藏协会副会长。

陕西省画廊行业协会副监事长。

西安德风堂画廊负责人。

-------------------------------------------------------------------------

德风堂官方微信:changanlgh 电话:15829807777 德风堂画廊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湘子庙街85号(欢迎热爱字画收藏的人士来德风堂画廊品茶交流)

更多与德风堂于右任题赠“兰亭老先生法家正之“书作拙考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