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江西吉安市渼陂古村梁氏宗祠

2023-12-14    2490 浏览

永慕堂夜景

0abr6ps19qr5k6hv43m4.jpg

永慕堂是渼陂梁氏的总祠,也叫梁氏宗祠。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渼陂古村,为三进三栋三天井的赣中建筑风格,建筑面积是1220平方米,砖木结构,没用一颗铁钉,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永慕堂既是梁氏家族举行祭祀典礼和处理族中重大事务的地方,也是婚丧娶嫁和摆酒席的地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曾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住了红军团级以上干部。

元末毁于兵燹,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9年)重建。清朝重修时扩大了建筑规模,糅合了明清建筑风格。重修时,正好是慈禧太后执政期间,所以,大门前的喜鹊聚巢式牌坊的飞檐翘角做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模样,整个牌坊为官帽式结构。

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如有僭越,轻则首倡者杀头,重则灭九族,只有出了大官的村庄才允许有这样皇家气派的建筑。整座祠堂一共有三个这样的官帽式牌坊,牌坊上每一个圆圈都雕有一个字,分别是“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表明这个家族很辉煌、很荣耀。

梁氏宗祠永慕堂

7138298f7fwyo2t03ewx.jpg

“翰林第”牌匾悬于大门上方,它告诉人们,这个村子有个叫梁家璋的人,考了一生,直到69岁才考取功名,以进士身份入翰林院主事。村人之所以悬匾于总祠的大门之上,有炫耀祖上功德之意,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励后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封建时代,石鼓、石狮子的摆放很有讲究,没有举人以上官员的村庄是不允许摆放的。石狮有公母之分,可镇煞避邪,但是,如果正对人家,则有“吃掉”人丁、财运一说。所以,石狮子的前面一般不会有民宅。大门左侧为公狮,公狮威猛,脚踩绣球,仰天长啸,意为男儿文武兼修,志在四方。右为母狮,母狮双唇紧闭,怀抱小狮,意为女子遵守“三从四德”,笑不露齿。

v9d63m790wacdw19936u.gif

对 联

83fy79nzu18ci9f76z7c.gif

廊坊里的竹节状红米石(砂岩)石屋柱,寓意子孙后代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石柱上联: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本地名山钟灵秀;下联: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绕中流砥柱汇渊源。对联写出了渼陂古村的地理位置,左有芗城山,右有紫瑶山,富水河(王江)绕村北去,渼水穿村而过。

刻有对联的石柱

5ollg91uz71py5071j22.jpg

中堂悬挂“永慕堂”堂匾,而且全祠一共有十七对石屋柱,二十副对联,每副对联都是以“永慕”二字作的嵌字联。“永慕”二字,是告诫族中子弟要永远尊敬自己的祖宗,仰慕祖先的才学,牢记祖先的恩德。作嵌字联很难,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可能作得好对联的。原来,重修祠堂时,族长为了激励年轻学子努力治学,要求村里的所有学子年前都要来祠堂里以嵌“永慕”二字书写对联,写得好的便镌刻在石柱上。正因为如此,渼陂的文风才得以代代鼎盛。

每栋祠堂都有一个方块状地面,第一栋方块状是衣锦还乡的读书人落轿的地方,也是闺女出嫁或新娘落轿的地方。穹顶是“太狮少保图”,“太狮”与“太师”谐音,太师是皇帝和太子的老师,这幅图告诉人们族中 出了太师,这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

钟鼓字画

民间有“左钟右鼓”之说。鼓的摆放很有讲究,一般有三种摆法:第一,皇宫里摆的是朝天鼓,显示出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鼓面与墙面平行,彰显这个姓氏出了大官;第三,鼓面与墙垂直,是一般祠堂的摆法。而渼陂的鼓正是第二种摆法,其意是不言而喻的。

钟鼓字画

71qs9c9p72y52b955hqb.jpg

4gl2g02285d2x2n5l021.jpg

堂鼓,是族中的命令之鼓,不可随意擂,只有村里发生了重大事情才会“擂鼓聚众”。“忠”“信”“笃”“敬”四个大字,原是四幅字画,因年代久远无法保存,于是,就将这四个字临摹在了墙上。为什么渼陂如此看重这四个字呢?我们来看看字面的意思,“忠”,即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信”,为人要讲信誉;“笃”,做人做事不虚浮,要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你敬人家一尺,人家就敬你一丈。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故此,渼陂村人一直将之作为座右铭来提醒族人。

参 亭

祠堂中线的一条道,叫官道,贯穿整个祠堂。前方的亭子叫抱厦,也叫参亭,其建筑风格融入了园林的亭台楼阁设计理念,给整座祠堂平添一份大气。屋顶上的宝瓶插着“方天画戟”,既是华丽的装饰,又有避雷之功。两边的泥塑“鳌鱼”栩栩如生。关于“鳌鱼”,民间有“龙生九子,九子九样心”的传说。因鳌是第一个出生,是老大,所以,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就刻了鳌鱼的头,特赐考上了状元的人踏鳌头而上。屋岽上塑鳌鱼头,是祈望梁氏子孙能在科举考试中蟾宫折桂,独占鳌头。

参亭

76th8bu7j0vv3k1l2swt.jpg

“教授”牌匾告诉人们,族中出了一个“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说明梁氏祖先有许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渼陂村人才鼎盛。

“对越在天”牌坊

祠堂里面一般不建牌坊,而永慕堂不但建了内牌坊,而且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堪称祠堂建筑史上一大典范,其具体表现为:一、官帽式结构;二、喜鹊聚巢式结构;三、飞檐翘角。

牌坊上“对越在天”四字意义深远。“对越”二字出自于《诗经》,意思是“遥对周文王的在天之灵”,借以表达“梁氏后裔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唯有毕恭毕敬的份”,因为“安寝孔”就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对越在天”牌坊

a6pwx95wuybxt1q2ov66.jpg

穹顶上有幅“冠上加冠图”,画面为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谐音。而对面是官帽式牌坊,站在这个方块里,暗喻你以后能够“官升三级”,如此诱惑,引得游人纷纷往里站。

“衣冠图”又称“祖宗图”,供奉在厅堂的上方,这两幅祖宗图反映了当时村里两个家族的兴衰。上面这幅是从兴到衰,下面这幅是从衰到兴,从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从布衣到文官二品的服饰(锦鸡图案),最前排是二品、三品诰命夫人,难怪渼陂村会被文天祥誉为“文献名宗、衣冠望族”。

永慕堂左侧门横额写有“入则孝”,右侧门横额是“出则第”,其意为“入室怀前烈,孝亲启后贤,出则公卿事,第须敬让先”。说白了,就是要缅怀先哲的功德,在家要做孝子贤孙,出门在外要谦虚谨慎,考取功名做了官,仍要孝敬父母,恪尽孝道,兄弟朋友之间要礼让为先。

永慕堂就是一座道德教育的殿堂,不论是祠宇的结构,还是字画的表意,无不凸显渼陂人对后贤的谆谆教导。这种教育并不是关起门来的夜郎自大式的教育,而是善于借鉴别姓人的格言来教育,可以看出渼陂人的智慧和开放。试想,一个姓氏有了这样开明的教育和鞭策,后代能不贤良吗?

横 梁

渼陂村的文风不光可以从鳌鱼、牌匾、钟鼓方面体现出来,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别具匠心。

按封建规制而言,放七根梁檩,表示本族出了一品官员。渼陂梁氏仅清朝就出了六个二品,所以,这座祠堂放了五根梁檩。而两边墙壁的下方分别留了一条没有加横梁的红线,就是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方便以后出了一品官员后可轻易地增加两根横梁,这不能不说渼陂人具有超前意识和对后裔的殷殷期待。

横 梁

92o6lu4tu1tf3r4b6n26.jpg

第三栋顶棚上有幅画,并写“当朝弍品”四字,这个“弍”乍看起来很像个“弌”字,这是故意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误,将它误读为“当朝弌品”,其意仍是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梁氏祖先的殷切之情可见一斑。

据悉,渼陂古村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它还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国家4A旅游风景区 。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赣派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及可敬可颂的红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瞩目。

南宋初年,渼陂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由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

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秩序。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他们在外勤于公事,在家则热心族业,使渼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被文天祥称为“文献名宗”、“衣冠望群”。元末明初,梁氏宗祠永慕堂等村中建筑在兵燹中被毁。

明代前期,明统治者奖励垦荒,减免租赋。渼陂地处吉泰盆地,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村子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发展。这时仍以农业为主,耕读结合。明代中后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这时仍以农业为主,耕读结合。明代中后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商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农业,江右帮兴起,与山西帮、徽帮并称为全国三大商帮。渼陂地处富水河中下游,早已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集市贸易之处。此时渼陂梁氏族人纷纷经商,小者以工业起家,在村北陂头街设店开铺;大者雇请船队,行走粤赣,长途贩运。渼陂梁氏的经济实力增强,有的成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富商大贾。

清代,梁氏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当地人称为“四大家庭”),他们创办的“三义”、“达亿”、“伟胜”、“志成”商号,以陂头街为基地,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家分店。经营商品多样,从粮食、棉花、布匹、食盐、陶瓷发展到洋纱、洋布、洋药、洋油,同时开有当铺、钱庄。经营方式灵活,既有独资,又有合伙(比如,光绪年间,“四大家庭”曾在陂头街尾合资开了一家当铺店)。在“四大家庭”的带动下,陂头街盛极一时,南北日杂、苏洋广货、进口药品,无所不有。每逢墟日,四方客商云集,富水河上商船竞发,吉安、赣州等地的客商都时常来陂头街进货。这时陂头街90%的店铺为渼陂梁氏族人开设。

梁氏族人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因此清代也是渼陂书院最多(5处),科举最旺的时期(考取文举、武举各3名,翰林院待诏1名,翰林院检讨1名)。是时,顺应时局发展,渼陂梁氏在外积极配合官府,督办纯化乡团练,倡建七十六都急公义仓,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司法;在内通过修建礼堂,续修族谱,增置族产,广行善举,扩大宗族影响,巩固宗法秩序。渼陂进入前所末有的兴盛时期。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社会混乱。一方是军阀的巧取豪夺,鱼肉百姓,一方是贫苦农民反压迫、反剥削之声此起彼伏,使渼陂梁氏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许多青壮年参加红军,投奔革命。梁氏富绅、地主大都携带钱财外出躲避,渼陂迅速步入衰败时期,虽然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昌、吉安等地的学校曾纷纷迁到渼陂上课,带来渼陂街的一时繁荣,但毕竟大江东去,无力回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渼陂人民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贫苦农民扬眉吐气,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渼陂古村还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他们是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它留下过许多名人的足迹和身影。

70周年

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70周年

更多与江西吉安市渼陂古村梁氏宗祠相关的信息...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