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大同华严寺方圆门的禅宗意境(二)

2023-12-16    1454 浏览

6x4555bjs1w3kpjlm295.gif

关注全部发文

jq1x1t5amx621e695x2o.jpg

大同华严寺方圆门的禅宗意境

杰 之

接上期

南门横联是“擊竹闻”,左右楹联是“翠竹黄花圆色相,清池皓月净禅心”

09s8v4p46n47nicq52d1.jpg

4bp2c3482lgoenji1793.jpg

“擊竹闻”出《五灯会元》记载的“香严击竹闻道”故事。香严智闲禅师天性聪敏,能言善辩,随师兄沩山灵佑禅师修行。一天,灵佑禅师问他:“你父母没生你时,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答不出,回去遍翻所学经书也没有答案,就去请教灵佑禅师。灵佑禅师拒绝说:“我若现在告诉你,你以后会骂死我。我的说法是我的,与你无关。”智闲回去将所学经书一把火烧了,发誓此生再不学佛,然后离开沩山四处云游,最后来到南阳香严寺。一天,智闲在锄草时,随手捡起一块瓦片往地边扔去,瓦片击打在竹子上,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智闲闻声大悟,从前的杂念、执着都破除。便疾步回屋沐浴焚香,遥拜灵佑说:当初若说破,哪有我今日醒悟?”并作偈: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这首偈的意思:以往的执着杂念都随清脆响亮的击竹声忘掉了,原来自性觉悟不能假借外力的修持。转眼举眉之间扬弃原有的妄执,没有陷入以前动辄从佛经中找答案,找不到就忧愁。自性是随时可发现却无踪无迹的,原来其威仪无相在声色之外。只有因缘和合的悟道之人,才能看清自己的本性,懂得这才是最高境界。

这个典故后面形成两个佛教术语:“香严击竹” 和“击竹悟道”。

用“擊竹闻”对北门的“拈花笑”,十分巧妙妥贴工整。“拈花笑”是 “看”到 “笑”,佛心相同。“擊竹闻”是 “听”到 “声”,才悟道。一个是“祖”,一个是“徒”,程度相差甚大,但都殊途同归,最后都通达佛法。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谁,只要机缘同达,都能成为悟道者。

你来华严寺拜佛,能不能明白一点佛性?先看看你能从下面的楹联中“悟”到点什么。

cq4epo8grc0j8lq21297.jpg

“翠竹黄花圆色相”:北宋善卿的《祖庭事苑》卷五中记载了这么一件禅宗公案:南北朝时宋朝的竺道生法师认为无情亦有佛性,他对人说:“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说这话找不到佛经依据。道生法师就端坐十年,等待有佛经来证明。后来《大般涅盘经后分》传来,经中果然有这样的说法。道生法师看完后,手中麈尾突然坠落,依着几案入涅盘了。“圆色相”出《华严经》:“无边色相,圆满光明,遍周法界,等无差别。”“圆”:完整无偏缺;“色相”有二义:一是万物的形相;二是佛菩萨的法相、化身,这里是第二义。翠竹也好,黄花也罢,都是佛的法身实相。若看到翠竹黄花能悟到佛的法身实相,即可“明心见性”。毗卢遮那佛意为遍一切处,就是能为各种不同色相(第一义)所依存,无论翠竹、黄花其自性(法身)都平等无差别。

9l67sr6z804769509iv0.jpg

“清池皓月净禅心”出自唐诗人李颀的《题璇公山池》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禅心”是清静寂定的心境。池水清澈皓月倒映,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心绪宁静,专心一意的思悟佛性。只有池水清澈,才能看见明月倒影;只有心中清静寂定,才能会悟佛的法身实相。

实际上述两幅楹联就一个字:“心”。

站在小方门前,能看入内院还有一个圆门,这外方内圆的两个门合成一个天井小院。圆门的内外门楣上都有砖雕匾额,“拈花笑”方门一侧的圆门里面是“古刹”,外面是“伏虎”;“擎竹间”方门一侧,里面是“圣境”,外面是“藏龙”。

ofruls1n1v8dvvwsk3lu.jpg

4z08m45w17f6w2447c70.jpg

方、圆之门,儒释道各有文化内涵。

道家说:“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这是讲处事要灵活,为人要有规矩。

儒家说:“诚意、正心、修身”是自我修养,是“方”,是“内圣”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处世之道,是“圆”, 是“外王”之道。两家之说相通:“方”是规矩,“圆”是圆融;“方”是道德,“圆”是人情;“方”是正直,“圆”是通达;“方”是气度,“圆”是涵养;“方”是进取,“圆”是迂回。“方圆之道”是做人的智慧。

佛教说:宇宙万物如圆一样无始无终、迁变流转,又如方形一般永恒、稳定、坚固。方门如同人心灵的小宇宙,圆门如同无限的大宇宙,佛的智慧能开启人的智慧,二者融为一体,是修持佛法的最高境界。

齐平先生等人编著的《大同华严寺(上寺)》中说:“外是方门,内是圆门,标志大乘佛教华严教义。“大方广”为大乘经之通名,华严宗讲的是法界缘起,圆融无礙。门为方圆,寓意深远。还有文章说“外方表示华严宗说理方广,内圆表示华严宗说事圆融。理事无尽,玄妙无比,方广教理,意义深密。”这两种说法大同小异,都说方圆之门表华严教义。放在一般的地方,这两种说法都对,但解释这里的方圆之门,有待探讨。华严寺在明代就成为禅宗寺院,从两幅楹联和横批完全看的出这里的门是禅宗的意境,用“华严”解释禅宗意境似乎不妥, 尽管这是在华严寺中。

综合方门外的楹联、圆门里外门头上砖雕额匾和方圆之门的位置,笔者以为这里的方圆之门还是禅宗的意境。

禅宗的“正法”传承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坛经》说:“心量广大,犹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我们走进方圆二门之间的小院,方、圆之门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这是 “有相”。若真能心无旁骛,洞察方圆二门都是虚幻,那就“无相”,就达到禅宗说的“知为心体”。方圆二门之间的小天井不“小”,犹虚空广大。前面已经解释了方门外的楹联,就是一个“心”,是“知为心体”之“心”,是自己具足的佛性。看看方圆二门门楣砖匾:“古刹”、“圣境”,提示我们再走一步,进入圆门,就是依“心”才有的佛、菩萨不变随缘的“古刹圣境”。(未完待续)

杰之之地

更多与大同华严寺方圆门的禅宗意境(二)相关的信息...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