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江苏发现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墓,墓内遗物,令学者出乎意外

2023-12-16    1749 浏览

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胸襟坦白寒骨萧寥,说的正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板桥以诗、书、画扬名,尤为擅画磐石、青竹,甚少为人所知的是卖画为生诗酒唱和,并非郑板桥的初衷。《清史列传》《扬州府志》记载,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彼时郑家家境寒微,3岁时又不幸丧母,只有其父郑立庵陪伴左右。

mo517vk7ei577cav6x70.jpg

郑立庵对儿子寄予厚望,不论酷暑寒冬,皆点灯熬蜡教子读书习文,郑板桥不负期望,在康熙五十二年考中秀才,然而秀才离金榜题名的进士相距甚远,这一程整整熬过23年。在此期间郑立庵病逝,郑板桥以私塾先生、卖画贴补家用,一面继续熬读深造。雍正十年,已经40岁的郑板桥中举人,再过3年,郑板桥入京城参加太和殿殿试,终得进士。

然而中进士后,郑板桥并未立即步入仕途,而是一直等到乾隆七年,才被封为“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潍县连年大旱田埂颗粒无收,这块烫手的山芋落到了郑板桥手中,自调为“潍县知县”起,郑板桥开仓施粮,在城中各处设粥场轮番熬粥舍于流人,救活上万余口。此后8年间,郑板桥主持兴修水利堤坝、城墙,始终秉承“得志则泽加于民”。

dsi6r0763d11wwf12w35.jpg

乾隆十八年,再次为民说话的郑板桥却因忤逆上差而遭罢免,郑板桥拂袖返乡,潍县乡人莫不遮道挽留,不舍板桥离去。彼时的郑板桥已是61岁的老翁,他苦读几十载居令十年,洞察世事不觉失落,正所谓“吃亏是福”,郑板桥归田卖画,将余生尽付诸书画之间,他不喜繁盛百花不喜灵鸟鱼虫,唯独执着描画坚强的磐石、劲挺的直竹,这正是他心智的写照。

余生十几年的颠沛,却也落得自在。乾隆三十年,穷困潦倒的郑板桥病故,家人及弟子将其收敛,埋于故土兴化,具体位置就在江苏泰州兴化的大垛镇。当地县志记载,郑板桥墓所在地正是其家族墓园,墓冢前除却森森柏木,只有一块石碑为标识。200余年间,郑板桥墓一直保存完好,一直到60年代。

pyfz7d2bub2mulozmi0e.jpg

江苏考古学者介绍,1962年,大垛镇乡人平坟,郑板桥墓也未能避免,而且人们都晓得他大名鼎鼎,以为墓中一定会有珍贵的字画或珠宝,于是径直开挖。墓冢下的墓室修葺的非常简单,仅又些许砖石,但墓室内整个灌满了淤泥,寻找椁木非常困难。人们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刨出了朽烂的椁木,内中情形却出人意料。

原来,里面除了几块散碎的骨殖,竟然没有一丁点金银,连个铜钱也没有。后来人们又在墓室的一角发现了一个瓦罐,以为有宝物,不料打开一看亦是空空如也,甚为失望。等考古学者获悉赶到时,整个墓地一片狼藉,学者一面慨叹郑板桥的清廉,一面将墓地填平。到了1964年,郑板桥墓才得到重修。

更多与江苏发现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墓,墓内遗物,令学者出乎意外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