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 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2024-01-30    157 浏览

德格县是一个佛法昌盛的地方,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这里的寺庙非常丰富,大量的古老寺庙和经文以及名胜古迹被保存至今,成为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德格是我喜爱的歌手降央卓玛的故乡,也是《透过佛法看世界》《次第花开》的作者和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希阿荣博堪布(堪布,即藏传佛学博士,兼负寺院的管理职责,相当于汉传佛教的住持)的故乡。德格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是“英雄格萨尔王故里”。

据说,在藏族的传说里,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

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登位,一生戎马,南征北战,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旷世英雄。德格为格萨尔王传说最集中的地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格萨尔英雄典故传说。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德格之名由来,据说在公元7世纪末,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后代避难到康区后,生活在金沙江一带。传至30代时,这个家族的传人索郎仁青为元朝帝师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受到宠幸而获得“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后此称号逐渐演变成当地地名。

德格有康巴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也是甘孜州18县里寺庙最多的地方,达到57座。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各显异彩,为了发扬光大自己教派的影响,纷纷创办佛学院,在德格县共创办五所五明佛学院,均以“五明”学说为基础,学研内容涉及佛学、天文、诗歌、文学、医学、文法、历史、历算、绘画等内容,培养了大批学者、高僧,为藏区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到德格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观看德格印经院,它在佛教萨迦派的寺庙更庆寺内,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

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十二世土司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创建,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德格土司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印经院呢?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据说德格土司的祖先们转战金沙江两岸,建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土司王国,于是沙鲁里山下便崛起了一座小城——德格。第12代德格土司土登泽仁为巩固完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结束马背上的征战,用“文”的办法达到“武”的效果,他决定修一座藏文印经院,以弘扬佛法,达到控制佛教,巩固家族统治的目的。

有了这个想法,那印经院建在什么地方呢?土登泽仁走出他的土司宫寨,寻找修建印经院的地方,眼前突然发生了让他惊异的情景:

一位藏民赶着驮牛行至土司宫寨前,驮牛受惊撒蹄而奔,将所驮货物抛洒满地。土登泽仁大惊,上前询问,才知这位藏民是从金沙江对岸而来(今西藏江达)。

他刻制了一部《称多》的经版特来敬献土司。此地紧依宫寨,后靠大山,前临小河,经版满地,佛法无边。土登泽仁顷刻转怒为喜,后经多方勘察,认为此地是祥瑞吉兆之地,于是决定将印经院修建在此地。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土登泽仁52岁时开展修建印经院,一座3层占地近3000米、建筑面积近万平米的楼房,在现在看来这都不是事儿,但是200多年前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土司做征集差民,砍伐木料,平整地基,开山凿石,刻制经版等基础准备工作都耗时10年,土司死后,他的儿子孙子子孙相传,就像汉族的愚公一样,一代代土司义无反顾地接替了前任土司的担子,无怨无悔。经过4代土司,费时30年,建成了3楼1底的印经院。

德格县不大,很偏僻,我们碰到一个河南到德格帮朋友忙卖服装的美女,听我们的家乡口音与他们接近,知道我们是湖北来的后,感慨地说:我到这个地方3个多月了,你们是我见到的第一群专门来旅游的人,这个地方离家乡太遥远了,也太偏僻了。

我们住的地方距离印经院步行只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一大早来到印经院,印经院还没正式营业,只见一群穿着藏族服装的藏族同胞拿着转经筒,围着印经院转经,有的十分虔诚在磕长头。等到开始卖票时,我和常嫂子进去了,我买的是全票,常嫂子65岁了只出了1元人民币。

印经院,用现代语言来说是出版社、印刷厂的综合体。游人很少,一楼是印经的场所,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我们到的时候已过了印经时间,只看到个别工人在整理刻版,二楼有几个喇嘛在吹法号,经过光线昏暗的通道来到藏经版库,各种印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库架上,这些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选材很讲究,每年秋后,上山伐木要选择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长100厘米,宽10厘米,厚4厘米的木块,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次年,将木块取出,用水煮、烘干,推光、刨平后作胚板。在胚板上雕刻也很讲究,雕刻人员根据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写在纸模上的文字进行雕刻。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工作,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213部的印版刻制工作。

据说这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印版内容方面有经文、史籍、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所以被称为藏族文化的长城、史诗和奇迹。

如果没有这些印版,或许藏民族文化史中许多重要内容将无处可寻。通过这些印版使藏文典籍行销青海、西藏、甘肃、云南、四川、北京、南京等地,为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并且还远销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为中外文化交流也做出了贡献。

德格印经院的介绍德格旅游景点推荐

走出印版库房,看到有几个工人正在印经,我拿着相机为他们拍照,其中一个长得挺帅的年轻小师傅很配合,虽然不懂汉语,无法交流,但是他主动友好地摆出拍照姿势让我拍,我伸出大拇指用肢体语言向他表示称赞,对他的配合表示谢意。

那时正是他们吃早餐的时间,没过一会儿,有一个管理人员出来干涉,不让拍照,并且让我把相机存到一楼后再参观。

我们只好按管理规定办,来到一楼,看到几名来检查防火工作的人员正在检查消防安全,我们也看到了藏版库防火、防虫、防潮等管理制度,200多年来,印经院有严格的印版出入库发行检查、登记、签名手续,解放前,不经土司允许,任何人无权更改版面和处理印版。

解放后,国家将印经院定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拨巨款进行维修和管理。正因为一代代人的精心维护,才使印经院没有因为岁月的更替而成为废墟,而是成为墨香远飘、藏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正是因为有了印经院,德格在藏族文化史中才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是印经院使德格声名远播。

更多与德格印经院的介绍 德格旅游景点推荐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