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下徐牌坊 相关信息共 7500
下津桥
津桥
2023-04-01
津桥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津桥西,为一明代始建的单孔石拱桥。该桥拱券高大,全孔以青石建成,外观苍古,为枫桥路上一景。原为古运河重要渡口,隋代江南运河开通后,阊门一带商业繁荣,摆渡不能适应过往行人需要,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桥
崖下库
2023-11-19
永嘉县小若口北偏西2.5公里处山谷中,一涧长1公里,宽30余米,两侧陡壁高300余米,仅露一线蓝天,即著名的崖库。游人至此,恍若置身于摩天大厦的胡同中,黑魊魊的崖嶂从两旁向人压过来,仅夏日正午,才见几分钟阳光
燕下都遗址
都遗址
2023-03-22
都遗址位于易县东南,为战国古遗址。1982年7月23日,燕都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
下川水车
川水车
2023-05-30
川水车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新城乡下川村北200米黄河南岸。明嘉靖年间段续先生从南方学来水车制作技术,开始在兰州仿造。该地原有木作上车、中车、下车三架,汲水灌田。现存水车,为清康熙、乾隆年间刘功及弟子仿造。直径20米,由14对主辐构成框架,边缘有40个水斗。
下滩辣椒
滩辣椒
2023-07-28
滩辣椒: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地处西龙海兰新经济带,兰白核心经济区,交通便利,灌溉方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且靖远县地处海拔1398米,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特别适合酱用辣椒的种植,
徐继畬纪念馆在忻州古城揭牌
继畬纪念馆在忻州古城揭牌
2023-12-16
继畬纪念馆在忻州古城揭牌:山西画报忻州讯(樊晶璟张未平)牧马河水,涛涌河汾,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月23日,世人瞩目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继畬纪念馆(仰松堂)揭牌暨纪念继畬开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155周年活动在忻州古城(仰松堂)隆重举行。原中共忻州市委
下川虾糕
川虾糕
2023-11-08
川虾糕:川岛,屹立南海、宛若明珠。海湾优良、风光绮丽、土地肥沃、果木繁茂;渔场宽广、资源丰饶。全岛总面积为98.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2.98公里,自然港湾15处,岛周围港湾盛产苗虾,年产量达3500多吨,是全省最大的苗虾生产基地苗虾(又名银虾),可直
徐格妻刘氏节孝坊
格妻刘氏节孝坊
2023-08-26
刘氏节孝坊清乾隆六十年,为处士格妻刘氏所建。位于成武县白浮乡官庄东西大街中间。西南距成武县城16公里,南距红卫河800米,西北距高堌堆遗址1.5公里。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仲巴寄魂石碑
仲巴寄魂石碑
2023-05-23
仲巴寄魂石碑位于杂多县结多乡优多村,年代为元,类别为古遗址。2018年7月13日,仲巴寄魂石碑列入杂多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仲巴寄魂石碑,仲巴寄魂石碑简介,仲巴寄魂石碑玉树州杂多县仲巴寄魂石碑旅游指南
下仲巴崇拜、祈福殿
仲巴崇拜、祈福殿
2023-05-23
仲巴崇拜、祈福殿位于杂多县结多乡优多村,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古建筑遗址。2018年7月13日,仲巴崇拜、祈福殿列入杂多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仲巴崇拜、祈福殿,仲巴崇拜、祈福殿简介,仲巴崇拜、祈福殿玉树州杂多县仲巴崇拜、祈福殿旅游指南
塘下洋新祠堂
洋新祠堂
2023-07-26
洋新祠堂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塘洋村439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塘洋新祠堂,塘洋新祠堂简介,塘洋新祠堂金华市义乌市塘洋新祠堂旅游指南
下红泥沟故城址
红泥沟故城址
2023-04-11
红泥沟故城址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牛江村委红泥沟村,年代为隋唐,类别为非文物建筑。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泥沟故城址,红泥沟故城址简介,红泥沟故城址钦州钦南区红泥沟故城址旅游指南
圳下战斗旧址
战斗旧址
2023-04-05
战斗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1929年2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开辟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时途经寻乌吉潭镇的圳村,并在这里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灵下应氏民居
应氏民居
2023-07-26
应氏民居位于龙游县溪口镇,年代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灵应氏民居,灵应氏民居简介,灵应氏民居衢州市龙游县灵应氏民居旅游指南
河下古镇
古镇
2023-02-23
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