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东山书院简介 相关信息共 7500
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
2024-01-11
雄村的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彼此映衬,蔚为壮观,自清乾隆以来,为古歙一大胜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历史背景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为户部尚书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2023-06-11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
云山书院
云山书院
2023-11-08
云山书院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宁乡县城西45公里之水云山下,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县人浙江按察使刘典为便利县境西部学生入学而倡建.宅地雄伟巍峨,建筑古朴大方,占地7200平方米。有讲堂﹑文昌阁﹑先师堂等,原建共有房屋158间
董劝书院
董劝书院
2023-06-18
董劝书院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该院是悬山式四合院,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中文名:董劝书院地理位置: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所处时代:清朝占地面积:1894.2m²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2024-01-11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
带你走进磐石东山公园
带你走进磐石东山公园
2023-08-21
带你走进磐石东山公园:磐石东山公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始建于1947年,原为磐石市革命烈士陵园。2017年,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我市弥足珍贵的抗联精神,市委、市政府投资2100万元,发挥公园的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
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
2023-04-09
青云书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
合川东山坪血橙
合川东山坪血橙
2023-07-05
合川东山坪血橙:合川东山坪血橙是重庆市合川区的特产。合川东山坪血橙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塔罗科血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橙子之一。该品种果大、味甜、无核;果色橙红、特光滑,果肉色深,全为紫红,脆嫩多汁,酸甜适口,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果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
白石书院
白石书院
2023-06-11
白石书院位于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时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白石书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延伸3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至40米处
祁阳文昌书院
祁阳文昌书院
2023-06-14
文昌书院位于湖南祁阳。明万历十二年(1584)(一作十六年),在天马山南麓(前临湘江),邑人、铜仁太守邓球倡建文昌塔于江滨,并建书院于塔前,故名。有石坊、讲堂等。塔前构厅事3楹,为诸生课业之所,日讲课,左右各1楹
起凤书院
起凤书院
2023-06-28
起凤书院在广东信宜市镇隆镇旧县城内文明横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裴正时创建,以对岸有凤凰山,取腾蛟起凤之意而命名,取凤凰起飞,人才辈出之意定名·中文名:起凤书院地理位置:广东信宜市著名景点:登瀛楼投用时间:清康熙五十一年创建者:裴正时
聚奎书院
聚奎书院
2023-04-12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为讲学厅,后为孔子堂,两侧为学生自习室,周围为教师住所。教学除授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孝经》外,还课以《汉四史》、《方舆纪要》、《文献通考》等
依仁书院
依仁书院
2023-09-20
依仁书院位于印江民族中学图书馆两侧,是一座坐北向南的明代建筑物,开口式三合院,占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整个院址东西宽20米,南北深19,5米,院内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2000年,印江民族中学60周年校庆,又将依仁书院全面修缮,讲堂五间开设展厅
凤鸣书院
凤鸣书院
2023-07-07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的最高学府,其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乾隆三十一年(1766),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咸宁年间(275-279),荀藐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有凤集于榆次的故事传说
甲秀书院
甲秀书院
2023-06-20
甲秀书院位于陆丰市甲子镇北门内。甲秀书院建于明代,历来为粤东文人会萃讲学之所。至今院内仍保存着不少历代的石碑石刻。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兴办中学,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省市的许多干部以及各个行业的许多骨干,都在这里念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