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紫金独立大队枪支修造厂旧址 相关信息共 7330
杜皮抗日五大队旧址
杜皮抗日五大队旧址
2023-06-09
杜皮抗日五大队旧址位于团风县杜皮乡的张家山一带,为老民房式建筑,矗立在青翠山峦中,见证了当年五大队光辉的抗战历程。1938年6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副书记方毅到团风指导工作,中心县委机关随即迁到杜皮孙家冲
「莞邑文脉」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全新开启
「莞邑文脉」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全新开启
2023-12-07
「莞邑文脉」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全新开启:「莞邑文脉」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全新开启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余晓玲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俊伟实习生王茜月1940年,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
2023-04-10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位于儋州市南丰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旧址门前公路,西至围墙,南至陈子堂住宅边墙,北至王之年住宅边墙,面积146平方米,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简介,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
2023-08-27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是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乡市卫辉市苍峪山大峡谷西段狮豹头乡柳树岭村西头,主体建于十九世纪末,1943—1944年曾作为第七分区临时司令部,领导了汲县、林县、淇县等广大豫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
绥贺支队旧址
绥贺支队旧址
2023-06-26
1949年春,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绥贺支队为了领导封开人民的解放战争,由山区向平原挺进,在开辟渔涝游击区和贺江流域时的平原游击区时,司令部就设在古胡世居的大屋中,绥贺支队的司令陈胜、政委叶向荣、政治部主任何涛等,在这里领导封开人民对国民党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7-03
年代:1938年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
紫金荔枝
紫金荔枝
2023-11-15
紫金荔枝:紫金荔枝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
2023-06-18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第二次设立于抗日战争末期1944年左右设立,第七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广东地区(包含香港)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
2023-08-31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新县陈店乡河南湾村东头。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旧址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旧址
2023-06-20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墟陈家祠新书房。祠建于清代,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构筑,硬山顶,建筑面积989平方米。新书房为两层楼房,青砖砌筑,建筑面积237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
2023-06-29
民国廉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位于廉江市长山镇鲫鱼塘村西南。原是鲫鱼塘村西南面一处广阔草坪。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
2023-04-28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荔城街庆丰村马屋社,是一座独具规模的仿古建筑,布局为深16米,广九间44.5米,面积为712平方米.陈列着中国人民游击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各个时期的战绩和重要人物(如谢光团长和王国祥副团长)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2023-06-17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泥砖民房。1940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紫金黄花菜
紫金黄花菜
2023-11-14
紫金黄花菜:紫金县黄花茶是以紫金县黄花村盛产茶叶而得名,据《紫金县誌》载,紫金县黄花村盛产绿茶已有500多年历史。黄花茶产以800米以上的高山,稀少贵重,因种植地理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无公害、环保,产出的茶叶具有色、香、味俱优的特点。被客家人称为东江三大名茶之一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2023-10-27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老街东端。原系吴氏宗祠,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据《高淳县志》记载,吴家祠堂建于明朝末年,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共三进,第一进是戏楼,楼上观乐台(戏台),楼下是通道,台前是露天剧场,可容纳千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