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东湖绿道的入口是哪里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2023-09-02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在大成乡距勾刀水村约30米处,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前进为平房,后进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校门前是一个约700平方米操场。这是1938年中员张世聪受党的委派,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此领导地下革命斗争的场所
东山岭摩崖石刻
2023-05-25
东山岭摩崖石刻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北山烈士陵园内。宋、明历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观赏游览,抒怀题咏,镌刻于石。现存石刻6题。其中有宋代《恩平歌》、《陈蕃诗》、《熙春亭诗》诗刻及瑞禾题字等,还有明代《塔冈纪兴》、《瑞石捧月》等题刻。除少数字迹漫漶外,保存尚好。
李是男墓
2023-04-27
李是男墓位于天河区沙河街道新一街社区沙河顶街65号内。《同志李是男碑》镶嵌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顶李是男墓碑正面,墓碑刻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碑身为大理石,碑文右起竖排,阴刻繁体楷书,分四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八百八十九字
东坑黄氏宗祠
2023-06-17
东坑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东坑村。始建于明,历代均有重建,现建筑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平面为三进三路四合院式布局,正祠与两侧衬祠之间置青云巷间隔。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筒饰边,穿斗式木构梁架
东皇城根南街32号宅院
2023-03-19
东皇城根南街32号宅院位于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32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晚期,原为清粤海关监督俊启住宅,后因逾制被没收,转赐慈禧太后弟照祥。该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由东部住宅和西部花园组成,大门西向,厅堂房舍庭园布局紧凑
唐东渭桥仓遗址
2023-11-05
唐东渭桥仓遗址位于今耿镇地区内。唐咸享三年(公元672),由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而置,是关东各地槽粮通过渭水抵达长安输纳太仓的中转粮仓。该仓长官为东渭桥给纳使。仓贮最多时可达六百多万石。其遗址的确切位置尚待考定。
红东李氏宗祠
2023-08-05
红东李氏宗祠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地、池塘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2023-12-03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启用,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车站,到1958年新建北京站后,前门东车站才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运输舞台,改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
东坑仔遗址
2023-06-24
东坑仔遗址位于南澳县后宅镇东北面山岗。考古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属浮滨文化。1990年发现。文化层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大口尊、壶、罐、豆、器座、支座、器盖、拍、网坠等,其中器座与支座数量较多。纹饰有梯格纹、方格纹、双线方格纹、篮纹、菱格纹等
东朗菶咔碉楼
2023-10-16
东朗菶咔碉楼年代:明2012年,东朗菶咔碉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注:因南方向3米处为居民区,此3米内为重点保护范围,外187米为一般保护范围)。
水东崔府君庙
2023-07-09
时代:元至清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水东崔府君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水东村北街。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重修齐圣广佑王庙碑》及正殿檐柱题记记载: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德四年(1300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曾多次重修。寺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
东居延海水利风景区
2023-03-02
额济纳旗东居延海水利风景区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依托东居延海天然湖泊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东居延海与西居延海同为黑河尾闾湖泊,长期以来,由于长期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严重恶化,上世纪90年代,东居延海彻底干涸
溪东丞相墓
2023-10-31
溪东丞相墓位于连江县蓼沿乡广化村,年代为宋。简介:又名郑昭先墓,宋嘉定十四年(1221)建,清咸丰年间重修,平面呈风字形,占地面积735平方米。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文阳刻宋观文少师知院郑公、东平郡夫人黄氏之墓,墓前筑三层埕台,尚存有旗杆石、石翁仲、石马等
瓜州东千佛洞石窟
2023-10-05
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桥子乡南三十五公里峡谷两岸。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
江心屿东、西塔
2023-07-23
江心屿东、西塔位于江心屿东西两屿山巅。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后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重建。塔身巍峨,高30余米,六面七层,砖木结构,每层塔面有一莲花形佛龛,走廊,飞檐重叠,高阁流丹,可由扶梯直上塔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