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中国的私家园林有哪些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南通文蛤
2023-08-23
南通文蛤: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
西丰榛蘑
2023-08-17
产于东部山区,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糖类等,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功效。每年的78月是采集榛蘑的季节,入伏后采集的榛蘑质量尤佳,榛蘑可鲜食,也可采集后除掉泥土杂物,晒干后贮存。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
辛集咸驴肉
2023-08-06
辛集咸驴肉:产地:中国河北辛集。历史:据传在清朝道光年间,辛集市(束鹿县)佃土营村有一家姓田的屠夫,搬至辛集附近的留双营经营咸驴肉。做法和吃法:每天下午先把要煮的驴肉放在冷水里浸泡,每小时换一次水,直至水清肉白后放入煮锅,浸煮十分钟左右,再换水加花椒、大料、小
上海绒绣
2023-06-23
上海绒绣:上海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和出口地之一。绸、缎、绫、罗、锦、绉、绒、葛、绨、纺、纱、绡应有尽有,花色繁多,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赏。举世称誉的金三杯真丝印花绸配色和谐明朗;以中国画为题材的真丝花绸,不仅有古色古香的风貌,又有崭新的表现手法,在国际市场上独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2023-06-15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中国山羊驯养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绒山羊所产的山羊绒因为纤细(平均直径13~15微米)、柔软、卷曲、弹性、蓬松、保暖、抗皱等性能,使所产生的纺织产品具有轻盈、华贵、保暖、抗皱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软黄金、皇冠上的宝石,是国际上最享盛誉的绒
喀瓦克乡无核白葡萄
2023-08-01
喀瓦克乡无核白葡萄:喀瓦克乡位于墨玉县的北部区域,是狭长绿洲带面西南并向东北方向延伸。该乡的乡政府距离县城的距离大约有52公里,往北部连接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高温,十分利于葡萄(中国特产网,网罗中国特产,提供最优质的特产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特产资
西丰鹿鞭
2023-08-17
中国鹿鞭产于东北地区,主图1西丰鹿鞭.要产于西丰县。鹿鞭为鹿科动物的外生殖器,即0或。有补肾、壮阳、益精、活血催乳。主治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聋、耳鸣、阳痿遗精、慢性炎、宫冷不孕乳汗不下等症。.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
段氏八大碗
2023-07-06
段氏八大碗:段氏八大碗讲究料厚品重、味纯汤清,其用料广泛、技法多样,有素有荤、粗细搭配,制作时用竹笼围住,清水一蒸,清淡味香,口感极好,营养丰富,无论从医学、营养学还是保健学各方面都显示出独到、高明之处,十分符合食补养生原理。因些,八大碗素有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
马氏甘草茶
2023-06-20
由中国绿色食品企业,白城马氏甘草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的马氏甘草茶,是纯天然饮品,该茶主要是以上等甘草根,茎及嫩叶为原料精制而成。该茶具有生津止泻;防疫解毒;祛痰化淤;清新口气等独特功能,此茶虽甜,但不是糖
苍山牛蒡
2023-10-07
苍山牛蒡:牛蒡原产于亚洲和北欧,我国自东北至西南均有野生种分布,其子实、根、茎、叶皆可入药,在山东、辽宁有零星人工栽培,公元940年前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经栽培驯化,出现许多品种。苍山栽培牛蒡是于1988年在山东省率先从日本协和种苗株式会社引进种植获得成功,19
常州银丝面
2023-08-23
常州银丝面:常州银丝面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原料配方:上白粉5公斤、鸡蛋清750克食、碱40克、干米粉500克(约耗75克)、青蒜末75
洛南核桃
2023-12-25
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
德江天麻
2023-12-14
德江天麻:德江天麻,中药材,贵州省德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大、肥厚、质坚实,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利用开发的天麻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德江天麻产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
费县西瓜
2023-10-06
费县西瓜:费县西瓜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特产。费县西瓜栽培历史悠久,先后注册了忘梅、双冠品牌,2000年,费县被中国特产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西瓜之乡。近年来,费县发挥传统优势,实行区域化种植、无公害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县西瓜生产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唐海对虾
2023-08-06
唐海对虾:十里海养殖场中国对虾养殖获得大丰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领先。多年来,这场坚持开拓创新不动摇,成功探索出虾蜇混养、虾豚混养等全新养殖模式,在全国同行业引起轰动,对虾养殖业成为全国的样板。共实现中国对虾产量570吨,产值4380万元,效益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