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怎么样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攻略 相关特产共 2798
醋羊肉
醋羊肉
2023-12-13
中国驻日本公使黎庶昌宴请日本国上层知名人士。席间,黎庶昌特命厨师制作的一道家乡菜——遵义新舟的醋羊肉,使得赴宴的日本客人赞不绝口。醋羊肉是一味冬令佳肴,以烫皮全羊连内脏一起下锅烹制,即俗称全锅汤者为最佳。也可用三、四斤不拘任何部位的小块羊
道真玄参
道真玄参
2023-12-12
道真是贵州最大的玄参产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玄参基地,玄参是大宗药材,全国每年需求量都很大,道真玄参每年的产销量约占全国1/6,其品牌和质量特点在全国中药材市场都有重要影响。道真玄参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乌黑发亮,因其质
锅烙豆腐珧柱
锅烙豆腐珧柱
2023-12-11
锅烙豆腐珧柱:产地:中国贵州。历史:锅烙豆腐,是贵阳的著名特产,它是用白豆腐划成66厘米长、5厘米宽、1.3厘米厚的片,在淡碱水内浸泡20分钟后,放在篾笆上用子母火烘烤成两面黄;珧柱,即江珧柱,又称干贝是一种珍贵的海味,滋味极鲜。锅烙豆腐珧柱,创始于清光绪年间
赫章核桃
赫章核桃
2023-12-11
赫章核桃:赫章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它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中国贵州省出口的农特产品之一。赫章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这么一种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但平均售价达到22元一斤,这就是赫章核桃。赫章核桃因产自贵州省赫章县而得名
奢香玉簪
奢香玉簪
2023-12-10
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
沧州冬菜
沧州冬菜
2023-12-10
沧州冬菜:冬菜在康熙年间就已经被制造出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时在沧州古城内外就有数十家冬菜作坊,它是中国名特产之一。选取大白菜为主料,将白菜切成两三厘米长的正方形,晾干至含有少量水分,撒上盐,蒜泥搅拌均匀,放入坛中腌制,两个月即出美味。多用于汤料或炒食风味鲜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
2023-12-09
连环砂仁: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根肥大。叶大,互生,长椭圆坡针形,长30至70厘米,宽7至15厘米,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短而密的毛;
水晶
水晶
2023-12-09
水晶:水晶又名透明石英矿,在古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把水晶看得很神秘,以为水晶是水变成的,因此常称水晶为水玉、水精、放光石、十年冰。其实水晶既非冰的化石,也不是水变成的化石,它是一种结晶透明的石英矿物,其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我州的水晶种类较
锅盖面
锅盖面
2023-12-06
锅盖面: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中国十大名面之一,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老少咸宜的名小吃。锅盖面选用的面条是跳面,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做好
阳明打糕
阳明打糕
2023-12-06
阳明打糕:打糕,是朝鲜半岛上的韩国与朝鲜两国人民以及从朝鲜半岛迁徙到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把糯米(江米)煮熟后反复捶打而成的,做打糕绝对是个体力活儿,最主要的是可以锻炼臂力。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因此,朝鲜族历来把
社饭
社饭
2023-12-06
社饭: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土家人做社饭不光是自家人吃,还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故有民谚说: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充分显示出土家人淳朴、亲和的民风。社饭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名为社蒿的可食用植物,社蒿性苦寒,能
泡辣椒
泡辣椒
2023-12-05
其实,曾纵野在《中国饮馔史》中认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
兴国鱼丝
兴国鱼丝
2023-12-04
第二批赣州非遗名录产生兴国鱼丝技艺榜上有名,兴国鱼丝更是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因为鱼丝与余思谐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兴国老表出远门,家人都要煮碗鱼丝饯行,表达游子
昆山奥灶面
昆山奥灶面
2023-12-04
昆山奥灶面:奥灶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属于苏菜系。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
郎酒
郎酒
2023-12-03
郎酒:产地:中国四川古蔺。历史:古蔺郎酒的正宗产地是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当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