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 相关特产共 2554
扬州雕版印刷
扬州雕版印刷
2023-06-24
扬州雕版印刷: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
扬州玉雕
扬州玉雕
2023-08-28
扬州玉雕:文化历史名城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器先辈艺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
扬州小吃
扬州小吃
2023-08-28
扬州小吃:扬州小吃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
2023-12-03
扬州炒饭: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经典的汉族小吃,原流传于当地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
扬州绒花
扬州绒花
2023-08-28
扬州绒花:扬州绒花:绒花亦称宫花,早在唐代就已进入宫廷。扬州是我国绒花工艺的起源地之一,扬州绒花艳丽多姿,艳而不俗,被誉为工艺品中的小家碧玉。扬州绒花已有四代产品:第一代绒花作为一种装饰,只用于妇女儿童在节日头戴和胸佩;第二代绒花成为案头小品,增添了观赏价值;
扬州牛皮糖
扬州牛皮糖
2023-08-28
扬州牛皮糖:牛皮糖号称扬州一绝,是扬州特产。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扬州,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扬州食品生产厂家的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们决心要让失传已久的牛皮糖重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
2023-08-28
扬州炒饭: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
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
2023-08-28
扬州刺绣:扬州刺绣: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虽属于同一门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之
扬州八刻
扬州八刻
2023-08-28
扬州八刻:扬州八刻久负盛名的扬州木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牙刻和刻纸、刻漆,统称扬州八刻。扬州八刻之中,尤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牙刻、竹刻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扬州艺人以微刻、浅刻见长。浅刻的特点是技艺精细,虽在牙、竹上作书绘画,仿如用纸、绢一般,横竖撇捺,擦
扬州玉器
扬州玉器
2023-08-28
扬州玉器:扬州玉器历史悠久,以白玉、碧玉、翡翠、玛瑙、珊瑚、绿松、青金、水晶等为原料,分人物、花卉、鸟兽、炉瓶四大类。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
2023-08-28
扬州漆器: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
扬州春卷
扬州春卷
2023-08-28
扬州春卷:扬州春卷春卷是扬州春令小吃。调羹汤饼佐0,春到人间一卷之。二十四香风信过,纵教能一也非时。这是清代一位诗人写扬州春卷的诗。春到人间一卷之,这就把扬州春卷的应市时令和制作方法描述得恰到好处。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一手执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揿一张,操作
扬州饼
扬州
2023-12-03
扬州饼:烧饼、油条、豆浆、阳春面被人们称为扬州早点的四大金刚,中,排在第一位的为烧饼,即扬州饼,可见它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扬州烧饼与其他传统食品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味与特色。扬州饼是徽川饼经不断的改良,馅心品种已增多,有枣泥馅、五仁馅、干菜馅、火腿馅、香肠馅
扬州饼
扬州
2023-08-28
扬州饼:徽川饼经不断的改良,馅心品种已增多,有枣泥馅、五仁馅、干菜馅、火腿馅、香肠馅、肉松馅等,更名为扬州饼,为群众喜食的扬州风味小吃之一。100℃温水250克徐徐倒入,同时将面粉与水拌和,揉成面团,再反复搋揉至面团软润发光时,揿成长方形面块,将酥面均匀地铺在
扬州酱菜
扬州酱菜
2023-08-28
扬州酱菜: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三和、四美、五福是老牌酱坊,历史早逾百年。扬州酱菜相传源于汉代,唐代时即遐迩闻名。鉴真曾将制作方法传入东国,日本人依法制作,果觉齿颊生香,至今能循旧法制作,并奉鉴真为始祖,诗曰: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人乡。民俗风习千年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