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丹阳唐中和铜钟 相关信息共 3077
丹阳革命历史陈列馆
丹阳革命历史陈列馆
2023-05-20
丹阳革命陈列馆座落在画院路36号,原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新四军著名将领管文蔚同志题写馆名,199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镇江市委和丹阳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镇江地区党史系统唯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场馆,年参观人数近3万人次
中和香醋
中和香醋
2023-07-06
中和香醋:用麦麸、大米、小麦、饴糖、香料作主要原料,先将大米煮成粥,小麦做成醋曲放入粥内,通过发酵加入麦麸、饴糖精制而成,其味鲜美可口,酸中带甜,回味无穷,汁酽色浓者久放不变质。
丹阳岳庙
丹阳岳庙
2023-05-20
丹阳岳庙庙址在江苏丹阳市全州乡培棠村东北香草河畔。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该庙占地亩,房舍建筑十五间,三进院落。其庙基是当年岳珂建报本祠的地方。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父子和张宪遇难时,岳飞生前好友贡文宪(秣陵关总镇)为保岳飞三子岳霖(十二岁)
中和堂博物馆
中和堂博物馆
2023-03-06
中和堂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位于东莞市莞城区的博物馆。中文名:中和堂博物馆外文名:zhonghetangMuseum类别:综合性博物馆开放时间:每日09:00—18:00(周一闭馆)地点:东莞市莞城区旗峰路176号竣工时间:2010年12月门票价格::免费
宝室寺铜钟
宝室寺铜钟
2024-01-12
宝室寺铜钟,国家一级文物。原为古鄜州(现名富县)宝室寺梵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诞生最早而享誉天下第一古钟的美称。铜钟高1.55米,腰围4.20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公斤)。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2023-09-06
南汉铜钟,为南汉太监吴怀恩出资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铸,原置于感报寺内,后放置于光孝寺(大雄寺)冰月阁。民国20年(1931年)移至中山公园晨钟亭内,曾作为市民报时用。铜钟呈垂铎形,兽首,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
鸡应寺铜钟
鸡应寺铜钟
2023-08-09
鸡应寺铜钟,又名天宁寺铜钟,现存上饶东岳庙内。钟呈圆桶形,高283厘米,直径170厘米,厚12厘米,重4.12吨。顶部有双龙装饰挂首,下部外撇,底沿为倒莲花瓣状,周身刻铭文及捐助者姓氏和款物。最初属五代信州剌史周本所铸,初重2400斤
中和殿
中和殿
2023-12-03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
佑民寺铜钟
佑民寺铜钟
2023-05-15
佑民寺铜钟(钟楼)位于南昌市环湖路37号(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宿舍)院内小花园东南角。佑民寺铜钟系南唐大将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铸,重10,064斤,高七尺,围长一丈四尺八寸,铸有南唐乾德五年太岁丁卯重铸字样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
2023-07-20
泰州南唐永宁宫铜钟南唐永宁宫铜钟据传为南唐所建永宁宫前钟楼的遗物,后被悬挂于明洪武年间钟楼上。铜钟用青铜铸成,外表呈青绿色,有光泽,造型精巧,纹饰华丽,线条明晰,布局严谨,排列有序,给人以古雅、匀称、庄重、壮观之感
中和窑址
中和窑址
2023-09-06
中和窑址中和窑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2023-05-20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
中国(丹阳)眼镜城
中国(丹阳)眼镜城
2023-03-05
中国(丹阳)眼镜城位于京杭运河与沪宁城际铁路之间,中山路与站前路交叉口,紧临丹阳火车站与汽车站,该项目总面积为453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919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亿人民币
西丰中和湖度假村
西丰中和湖度假村
2023-03-27
中和湖度假村位于西丰县成平满族乡中和中和水库,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这里建有林地木质别墅、湖景客房、水上餐厅、文化景观路、水上观景长廊、垂钓场、农家养殖场、珍禽观赏园、生态采摘园、儿童乐园等设施
容县开元寺景子铜钟
容县开元寺景子铜钟
2023-09-03
开元寺景子铜钟唐朝贞元十二年(796年)铸造,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了,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高1.83米,身围3.25米,口径1.09米,重3500斤(古制)。钟正面雕有贞元十二年岁在景子十二年廿二日巳酉当道经略使守容州剌史兼御史中承房孺复与幕府及诸大将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