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乌拉街满族镇 相关景点共 7500
乌拉街满族镇
乌拉满族
2023-05-23
看点在乌拉满族,许多建筑都带有满族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这里可以品尝地道的满族风味饮食,如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等,若时机凑巧的话,还可以亲眼目睹独特的满族婚俗和萨满教仪式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
乌拉清代建筑群
2023-05-23
乌拉清代建筑群,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满族,东南距吉林市区约35千米。中文名:乌拉清代建筑群地理位置:吉林市龙潭区乌拉满族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处时代:清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编号:Ⅲ-943
乌拉街沿江古城址
乌拉沿江古城址
2023-05-23
乌拉沿江古城址(乌拉古城遗址),由富尔哈古城、大常古城和三家子古城组成,分别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满族的富尔村、大常村和三家子村。富尔哈古城,史称伏尔哈城,为金代古城,并为明代、清代沿用
绥胜满族镇
绥胜满族
2023-07-15
绥胜满族绥胜满族隶属绥化市管辖。位于市境西南部,东、南两面靠宝山镇。镇政府驻地距市区20公里。绥胜,原名胜利,后改为绥胜。1875年(清光绪元年),放荒立屯。清末,属绥化府永安区。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永安镇管辖。东北沦陷后,初属刘海保,后设刘海村
乌拉部故城
乌拉部故城
2023-05-23
乌拉部故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村,距吉林市区约35千米,为明代扈伦四部(乌拉、哈达、叶赫、辉发)之一的乌拉部都城。中文名:乌拉部故城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900000m²所处时代:明至清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
满族院
满族
2023-05-05
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院中央竖立的索罗杆主要祭祀供神用的。云南满族满族有1.2万人,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
巴彦乌拉城址
巴彦乌拉城址
2023-05-23
巴彦乌拉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彦托海西南约110公里辉苏木巴彦乌拉嘎查西,古城东墙紧靠一条已干涸的河岔,为蒙古汗国古城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墙由土夯筑而成,残高约1.5米
满族文化长廊
满族文化长廊
2023-07-12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于2002年,座落在赫图阿拉城中华满族风情园内,全长560米,不仅是我们赫城著名的景观,而且是中国满族第一座长廊。画卷从三仙女的传说讲到清帝谒陵祭祖,直到清朝十二帝王以壁画形式重现满族历史瞬间,它就如同一部磅礴辉煌的史诗
伊通满族博物馆
伊通满族博物馆
2023-02-20
伊通满族博物馆是一所展示满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其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伊通满族民俗馆,2002年再建为伊通满族博物馆。2008年,被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国家4A级旅游景点
乌拉泊水电站
乌拉泊水电站
2023-04-21
乌拉泊水电站系1949年解放军三五九旅进疆后,于1951年,王震邀请国家水电部专家来疆选址,在乌鲁木齐河上游开始兴建了这座水电站,1954年年底竣工试运转。1955年,乌拉泊水电厂正式发电,成为新疆第一座水电厂,也是新疆水电建设的里程碑。
乌拉哈达杜松群
乌拉哈达杜松群
2023-07-02
在京西最有代表性的杜松群,当属尚义县乌拉哈达杜松群。从张家口出发,沿郭花公路驱车北上,在小蒜沟西北不足二公里处,有条乌拉哈达河
中华满族风情园
中华满族风情园
2023-07-12
中华满族风情园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东侧,是我国唯一的展示满族民族发展历史的综合性浏览区,园内有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博物馆、地藏寺、显佑宫、商贾一条街、赫城湖、跑马场等旅游景点
乌拉泊古城
乌拉泊古城
2023-06-03
乌拉泊古城位于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遗址海拔1100米,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为2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的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城门均在每边的中央部分,城区分三部分: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小城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
2023-07-12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以清代素面砖瓦亭、榭、楼阁建筑有机串联而成,迂回曲折、回旋宛转、高低起伏、参差错落。朱漆廊柱环列,雕梁画栋生辉,壁画彩绘栩栩如生。长廊为砖木结构,整个壁画展示满族勃兴、清朝发祥的历史,是满族民俗风情的画卷
望奎县满族博物馆
望奎县满族博物馆
2023-05-26
望奎县满族风情园,是省内唯一一家满族博物馆,也是我市民族文化旅游代表景区。博物馆化建设作为打造特色文化强县的重要内容,夯实基础设施、建立文化队伍,满族文化成为这个县文化建设的鲜亮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