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九曲练溪 相关信息共 4517
绩溪奕世尚书坊
绩溪奕世尚书坊
2023-08-01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龙川村龙川南岸。奕世尚书坊四柱三门五楼式构造,坊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以花岗石为构架,整个框架稍稍向内倾斜,给人以稳重端庄之美感。大额坊上镂刻着双狮滚球、双龙戏珠、麋鹿相谐、鲲鹏展翅等鸟兽形状,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有栩栩如生之感
听泉楼景区
听泉楼景区
2023-08-01
听泉楼沿北上十余米,即到达许氏宗祠大门口,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五楼法式的花岗岩节妇石牌坊,牌坊品相完好无损,只是左部基脚下沉,有拔隼现象。仰视牌坊落款处,得知此坊是明嘉靖丁酉年(1537)当朝皇上为表彰村民许保妻章氏守节而立,至今400余年
池州慈云洞
池州慈云洞
2023-07-30
介绍省级风景名胜区慈云洞位于石台县七里镇缘村境内,与黄岩瀑布群毗邻,距石台县城5.5公里,因慈云山、慈云寺而得名。慈云洞全长3500多米,已开发1500余米。有地下河从洞内蜿蜒而出,水声潺潺,波光滟潋。洞内景观集中,钟乳累累,景水相连,步步有景,清秀俊美
杨炯祠
杨炯祠
2023-07-26
辖高家、大田畈、上湾、西湖山、段家、盈川、西、斋堂、东坑、徐家山、荼叶山底、董家山、郭家、航头、篁墩、大
岩口村3号十四间民居
岩口村3号十四间民居
2023-07-26
岩口村3号十四间民居位于义乌市上镇岩口村井沿3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岩口村3号十四间民居,岩口村3号十四间民居简介,岩口村3号十
如龙桥
如龙桥
2023-07-25
横跨于举,南北走向,系木拱廊桥。如龙桥始建于明初,现桥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因其势与后山山脊古松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而得名。如龙桥全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面阔6米,有廊屋9间
西洋殿
西洋殿
2023-07-25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济双门桥
大济双门桥
2023-07-24
双门桥坐落在庆元松源镇大济村济上,系木拱廊桥,长11.15米,宽4.5米,始建于1049年。大济肇基始祖吴崇煦的两个儿子吴榖和吴毂分别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和宋景佑元年(1034年)同登进士,十年内伯仲双双雁塔题名,时称一门双进士
龙泉剑池遗址
龙泉剑池遗址
2023-07-24
剑池湖在龙泉城南约1.5公里的秦山边。古有七井,如北斗星形分布,明代以后余一井,至今犹存。相传春秋战国时,铸剑名匠欧冶子在此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龙泉剑遂名扬天下。北宋的《太平寰宇记》中说:昔人就水淬之,剑化龙去,故剑名龙泉
潘家老屋
潘家老屋
2023-07-24
潘家老屋(鹤镇大众街4448号·清)坐北朝南,三合院,清道光10年(1830),潘氏老屋建筑占地面积约440多平方米。老屋门楼为砖雕三间三楼,门楣有爱得我所,脊饰堆塑精美。主屋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悬山顶,明间梁架为穿斗式,前檐带东西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三间
黄坦坑陆氏宗祠
黄坦坑陆氏宗祠
2023-07-23
陆氏宗祠位于文成县东龙乡黄坦坑村门前山西麓(因珊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此处,现搬迁至黄坦镇塘底垟村)。建于道光五年(1825),坐东朝西,系五间木构合院式建筑。正厅面阔20.5米,进深9.75米。石砌条阶石压面普通台基,圆柱抬梁式构架,硬山顶屋面
尚书第台门
尚书第台门
2023-07-23
尚书第台门位于乐清市仙镇南阁村。明成化十二年(1476),章纶辞官回乡,居此安度晚年,卒后追赠礼部尚书。第宅坐南朝北,原为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现存门厅、正屋及两厢楼。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三山式,明间上悬尚书第金字红匾
山阴道
山阴道
2023-07-21
在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了古博岭,也称为干道),那一带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沃洲山真君殿大殿、配殿
沃洲山真君殿大殿、配殿
2023-07-21
位于大市聚镇东村。沃洲山真君殿始建年代不详。明称石真人庙,《成化新昌县志》已有述及。《万历新昌县志》载:在沃洲。殿宇巍峨,神灵赫濯,秉香执烛者络绎不绝,朔望愈盛,为新邑之冠
晋中回銮寺
晋中回銮寺
2023-07-08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