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云南苍山门票是多少 苍山景区防坑必看的旅游攻略 相关特产共 7500
鸡菌
鸡菌
2023-12-21
鸡菌:鸡菌非鸡,而是一种美味伞菌。云南气候温和湿润,每当春夏多雨时节,山野草地,各种菌类竞相破土而出。其中,可供食用菌类多达四十种,如以形命名牛肝、虎掌、刷把,以色取名铜绿、青头、紫沙包,还有形容其变化之快见手青,等等。鸡纵菌是云南诸菌之冠。它那表面
景东芒果
景东芒果
2023-07-10
景东芒果:景东芒果是云南普洱市景东特产。晚熟芒果之乡景东景东芒果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2936551芒果
马关茶叶
马关茶叶
2023-12-19
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目前,全
荞包子
荞包子
2023-12-21
云南高寒山区普遍种植荞麦,部分地区还把荞麦当主食。荞类食品很多,如糕点中荞坨、荞饼等,面点中面糕、荞面条、荞炒面等。荞包子是云南大众面点之一,制作方法颇多,经历代厨师研究创新,四味荞包曾在全国第二届烹饪比赛中获银质奖章,深受国
烧饵块
烧饵块
2023-12-18
烧饵块:饵块这一米类制品,走遍全国各地,唯带云南是有。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为饵。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
火腿鸡杂饵丝
火腿鸡杂饵丝
2023-12-23
火腿鸡杂饵丝:火腿鸡杂饵丝是鹤庆白族民间清明时必吃传统佳点,也是招待贵客名点。它用料考究,烹制精细,调味独到,成品香味扑鼻,鲜甜微辣,饵丝糍粑细腻无渣,火腿鸡杂回味绵长。云南十八怪,粑粑叫饵(左饭旁右快右边)。说起云南饵(左饭旁右快右边),其实早有记载。《
依珠梨
依珠梨
2023-12-17
依珠梨:在云南梨类家族中,呈贡宝珠梨,以其个大皮薄、肉细味美等优点名扬四方;大理雪梨,又以其肉白如雪、味道鲜美而驰名全省;还有富源大黄梨、陆良密香梨……云南名梨可以说数不胜数,早已享有盛名。依珠梨果实硕大,皮薄核小,肉质洁白细嫩、汗甜丰腴;其香如密,给人留
永德诃子
永德诃子
2023-12-16
永德诃子:永德诃子,云南著名中药材。永德诃子分布于永康河流域,面积13000多亩,年产量占全省一半,品质云南居首。1953年首次加工外调,最高年产70多万千克,行销27个省83个医药公司。诃子,果实为有核浆果,呈椭圆形,如大枣,色黄褐,味酸涩。药用有清热生津,
滇红
滇红
2023-12-16
滇红:云南红茶又称滇红,以滋味浓锐、香气馥郁为特色,畅销中外。主要产于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云南红茶有滇红功夫茶和红碎茶。滇红功夫茶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气馥郁,滋味醇浓,条索均匀,外形美观。滇红碎茶是1964年按照国际品
四季南湖菱
四季南湖菱
2023-09-05
四季南湖菱:四季南湖菱海盐产菱,菱角美味可口,四季南湖菱为海盐名菜,其鲜嫩滑口,香脆,用南湖菱、小藕、芥兰丝、胡萝卜原料,将原料过水捞出,用3层油温过油,捞出,入盐、味精勾芡倒入以上原料拌匀即可。
乌银走铜
乌银走铜
2023-12-18
乌银走铜:乌铜走银是云南又一种独特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
白油鸡枞
白油鸡枞
2023-12-15
白油鸡枞:白油鸡枞是云南一道经典特色菜品,属于滇菜系,此菜选用云南著名特产鸡枞制作而成。鸡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仅可以炒着吃、蒸着吃,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红烧等,最受欢迎吃法就是白油鸡枞,用鸡枞、火腿、柿子椒等食材经过煎炸制作而成,做好鸡枞清香四溢,
哈尼族石蹦炖蛋
哈尼族石蹦炖蛋
2023-12-18
哈尼族石蹦炖蛋:石蹦炖蛋,是哈尼族名菜,鲜美滋嫩可口,营养极好,并且是民间治疗肝炎良药。石蹦,又名抱手。属棘蛙群,全国共有7种,云南有5种。产于云南景东县花棘蛙为特产。雄蛙胸腹有黑色小棘刺,用手指置于胸前,其前肢将手紧抱不放,故名抱手。体肥大,鲜甜,可与
烤饵块
烤饵块
2023-12-22
烤饵块:烤饵块是云南大理当地一种民俗小吃。是用煮熟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陷即可。大米清香搭配酱料风味,是云南人民普遍喜爱食品。做法与糍粑相同。但糍粑原料是糯米,饵块原料是大米。糍粑是糯米做,软而粘,饵
云木香
云木香
2023-12-24
云木香:菊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云木香干燥根。原称木香,因历史上从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1935年,云南鹤庆商人张相臣从原产地印度获得木香种子,寄给居住在云南侄子栽于丽江鲁甸,后逐步发展,销售到广州,称新木香。因色泽棕黄,根条均匀,不枯心,味浓,油性足,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