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倒盏村有什么好玩的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凌源缸炉烧饼
2023-12-16
凌源缸炉烧饼:凌源缸炉烧饼,又称吊炉烧饼,因烤制时倒吊在炉顶部而得名,具有油酥个大、外表微黄不焦、内瓤松软熟透的特点,整体口感鲜、香、酥、脆,味道独特,越嚼越香,是朝阳著名的特色小吃。吊炉烧饼以小麦粉为主料,和面时加入适量盐碱,反复揉合,擀成片,擦匀油酥,卷在
五香豆沫
2023-12-03
五香豆沫:五香豆沫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深受安阳群众欢迎的一种汤食,属于豫菜系;汤食熬制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倒入米汁,边倒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
港西无花果
2023-10-09
港西无花果:港西无花果无花果属桑科,无花果属,果型扁圆、球型或倒卵型,成熟时皮色浅黄或浅绿,果肉浅红或深红。果甘甜,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根、叶、果均可入药,治疗痢疾、痔瘘、肠炎、腹泻等病症。果可鲜食,制果酱、罐头、果干、果脯、蜜饯和酿酒
黄焖羊羔肉
2023-08-15
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剁成小方块,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再放蛋黄、粉面、优粉,抓拌后过油,炸成金黄色,扣在碗内,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倒扣在汤盘内,将汤滤到锅里,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
片儿川
2023-12-07
片儿川: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也是杭州的传统风味小吃。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鲜美可口。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倒笃菜和笋片的鲜美,让食客吃后回味无穷。片儿川的价格适中,是杭州市民最喜爱的日常小吃之一。相传片儿川
临沐太子参
2023-10-07
临沐太子参:山东省临沭县是世界著名常林钻石的故乡,比常林钻石更早出名而且在东南亚市场上一直享有盛誉的是临沭的太子参,据史料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故名童参。据传说明朝有个皇帝的儿子有病,什么药都用遍了,治不好,后来有人采了野生药(即太子参)吃了后
藏族吐巴
2023-07-11
藏族吐巴:藏族吐巴可谓藏族的团圆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类似于内地的饺子。有些面团吐巴里会包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
阳朔酿菜
2023-11-25
阳朔酿菜:阳朔的酿菜,特点鲜明,品种很多。酿菜既是阳朔人的传统,又折射出阳朔人的饮食爱好。特别是在阳朔农村的许多大小宴席上,几乎是无酿不成席。什么都敢酿,酿什么都成,的确,阳朔人对酿菜情有独钟。而且,阳朔酿菜正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声名远扬。中外宾客都非常喜欢吃阳朔
年糕烩排骨
2023-08-25
年糕烩排骨:主料:排骨手指年糕辅料:油,葱,姜,蒜,辣椒粉,香叶,八角,盐,糖,鸡精,料酒,番茄酱做法:1排骨冲洗净后漓水;2辅料3锅中倒少许色拉油,将排骨放入多焙出油,4如图4就差不多了5放入蒜、葱、姜、八角、香叶、辣椒粉6炒匀后放糖、料酒和酱油7加水(淹没
镜泊猴头蘑
2023-08-21
镜泊猴头蘑:猴头蘑,素与燕窝、鲨鱼翅齐名于世,和熊掌、狩鼻构成著名的镜泊三大山珍,而扬名中外。猴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型真菌,常常生长在栎树、胡桃、的枯枝上,也有的生长在倒木上和活树的伤口外。它呈圆球形,表面复盖着一层鲜嫩的黄色茸须,毛绒绒的,极象仔猴的脑袋,故
礼泉羊肉合面
2023-12-27
礼泉羊肉合面:礼泉民间风味小吃,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制法:用盐、碱、水将上白面粉搓和成散絮状,放在案板上,再用压面木杠将面压叠和匀,饧10分钟。将饧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块,再逐块用力揉搓均匀。取两根圆木棒,用其一根推擀,另一根倒卷,每推擀一次,轻撒淀粉一次,
泡椒泥鳅
2023-12-09
做法:1、泡椒山椒姜蒜切末,2、锅内放油下材料1炒香3、下泥鳅煸炒片刻4、倒一点泡山椒的水、料酒5、放醪糟烧四五分钟后调味,不宜久烧,泥鳅易烂,泥鳅鲜嫩,泡椒味浓,典型的川味菜,
麻油馓子
2023-12-07
麻油馓子:镇江的麻油馓子,是镇江名吃,油用的是特产小磨麻油,所以又脆又酥,越嚼越香。今天,不少镇江老年人还有吃麻油馓子搭茶。有些人煮馓子像是下面条,将麻油馓子放在开水锅里煮沸,盛在碗里,或加盐或加糖调味;有些人很简单,将麻油馓子折断放在一只大碗里,放上白糖,倒
拔丝洋芋
2023-07-28
炒勺内留少许油,白糖放入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待糖液起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倒
阳春面
2023-06-23
阳春面:对于上海本地人或在上海生活过的人来说,记忆中令人垂涎的味道不是什么山珍野味生猛海鲜,而是上不了台面的阳春面。所谓阳春面,原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称清汤光面,是旧时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也可作主食)之一。后因商贾人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