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共城百泉书院 相关信息共 7500
汉阴菩萨泉
汉阴菩萨
2023-10-04
汉阴菩萨闻名遐迩的汉阴菩萨,位于县城以北的龙岗中段。它因有一眼奇特的山泉,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千年难解之谜。又因登临它,全城风光、月河田园景色能尽收眼底,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原庙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曰:三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百羊寨
羊寨
2023-04-27
位于兴山县西部,方圆30平方公里。明未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部将李来亨,从四川转战鄂西山区坚持抗清,李来亨率部坚守于此,清兵屡攻不克。入夜,清兵以数百只羊,角系灯笼,前来佯攻,清军尾其后,袭击李部主寨,被李来亨及其部将识破,让过羊群,诱敌深入,断其归路
中南百草原
中南草原
2023-02-27
位于安吉县,距县城仅3.7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占地3800余亩,植被覆盖率达95%,是天然的绿色大氧吧。园内林深花奇、鹿奔雁翔,景色极其秀美
遂宁灵泉寺
遂宁灵
2023-02-26
寺位于遂宁城东4公里,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山顶观音殿内有一中之水人们称做观音圣水,千百年来始终不溢不涸、绀碧甘美。民间传说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来饮之者络绎不绝,宋代苏东坡曾题七二字于岩壁
长泉井
2023-08-02
井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坂斗村村中心处,该井始建年代不详,井栏西侧增高立对称望柱,中置石栏板,上书长井三大字,落款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等记述。井台2m×2m,井栏为方形1.05×1.05m,井深1.78m,井栏、井台和望柱、板均用青石造
凤泉薄荷
薄荷
2023-10-16
薄荷:新乡凤百姓自古就有饮用薄荷茶的习惯,民间传说中有关饮薄荷茶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地土地肥沃,泉水与地下深井水清澈甘甜,经我公司总经理—河南省茶业商会常务理事、中原著名茶人翟马加骝发掘,整理,实践,亲自烘焙,现代工艺与古方结合,将茶香与薄荷的清香有效融合
圣公泉遗址
圣公遗址
2023-10-09
圣公遗址圣公遗址位于老城镇南四尺深的小井一口,内有细泛出。传说泉水较常水重二钱,清凉甘洌,爽口沁脾,煮茶尤香,可医百病。唐朝大诗人王勃曾到此地,赋诗《晏圣公》,披襟乘石磴,列笈俯春,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滨州醴泉寺
滨州醴
2023-03-08
寺位于邹平县境西南长白山中,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后圮。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涌出,中宗赐名醴,醴寺即由此得名。醴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面北。大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
2023五一西安关中书院游玩攻略
2024-04-01
来陕西西安游玩的朋友,如果想参观古代的书院,推荐大家去关中书院参观游玩哦!这里是明清时代非常出名的高等学府,非常有历史价值。接下来为大家带来2023年五一西安关中书院游玩攻略。
喇叭泉林场
喇叭林场
2023-09-08
喇叭林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治理永昌县清河绿洲沙患建起的以旱作沙枣林为主的人工防护林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永昌县北锁黄龙的主要生态屏障,原属武威石羊河林业总场,1981年金昌市成立后,和永昌县清河林场合并统称为喇叭林场
泉掌关帝庙
掌关帝庙
2023-07-10
掌村:掌—故称长修、桃园。春秋战国属河东郡,秦时在此设长修县。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候,长修又为候国。东汉时改为长修镇,后又为长修镇。晋国灵公曾于此建行宫、辟桃园、起绛台,谓绛霄楼,因而后改为桃园镇
千泪泉
千泪
2023-10-10
导游千泪位于阿克苏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西距拜城县城60公里,东南距库车县城67公里。介绍千泪处于渭干河上游北岸的明屋塔格山坳中,呈椭圆状,三面均为高约50米的山岩峭壁,泉水从水平层面间渗出,岩峭壁像泪珠一样点点滴滴,身临其境,头上只见蓝天一片
鱼泉山
2023-09-20
山风景区位于万源东北部,距万源市十五公里。景区内峰峦叠翠,葱茏秀美,溪明山净,洞天奇幽。集峡谷、奇峰、鹰群、飞瀑、鱼、溶洞、神龙庙于一体。这里东敬龙庙、西看雄狮、南观溶洞、北赏崖画;这里春悦山花、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赏雪景
修治洙河碑(附泉池)
修治洙河碑(附池)
2023-10-31
修治洙河碑(附池)(1)位置:曲阜市鲁街道五庄村北。(2)保护范围:碑亭向北、向东30米,池向西、向南30米。(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修治洙河碑(附池),修治洙河碑(附池)简介,修治洙河碑(附池)济宁市曲阜市修治洙河碑(附池)旅游
晓露泉
晓露
2023-11-10
晓露位于张夏镇积家峪村东北山崖下,为灵岩寺外八景之一,始建于明朝,泉水常年汩汩流淌。此为一天然洞穴,座东向西,洞高1.8米,深3米,宽2米。泉水从山崖石缝中流出,淌入一石井中,井四周是一修砌的石洞,洞上有一棵千年古柏,系长清在册的古树名木